薊中作

[唐代] 高適 [简体]

策馬自沙漠,長驅登塞垣。
邊城何蕭條,白日黃雲昏。
一到征戰處,每愁胡虜翻。
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
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

標簽: 邊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打馬驅馳越過沙漠,長途跋涉來到邊疆。
邊城一帶如此蕭條,日光慘淡白雲昏黃。
身臨沙場爭戰之處,常為胡虜的反複侵擾而憂傷。
胸中不是沒有安邊良策,無奈將帥己得封賞無心邊防。
才如孫吳卻無處施展呀,隻好歸來閉門獨自惆悵。

注釋
薊(jì)中:指薊城,今河北大興西南。
垣(yuán):城上矮牆。
蕭條:冷落。
翻:同“反”,反叛。
安邊書:安邊的策略。
諸將:指安祿山等人。
孫吳事:指孫武、吳起用兵之事。孫武,春秋齊國人,古代著名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十三篇。吳起,戰國時衛人,任魏國將軍,大敗秦兵,亦有兵法行世。

鑒賞

薊中指薊城,在今北京市大興縣西南。高適於公元752年(天寶十一年)春南返封丘,寫下了這首詩。

詩一開篇,就以“沙漠”、“塞垣”這樣特有的塞外景物,勾勒出一幅浩瀚偉岸的典型圖畫。接著以“策馬”、“長驅”和“登”這三個動作,勾畫出一個揮鞭馳騁、飛越大漠、慷慨激昂、勇赴國難的英雄形象。

三、四句,則寫詩人登上塞垣的所見:映入眼簾的,是衰草遍地、寒風呼嘯的“蕭條”荒涼景象;縱目遠眺,隻見“白日”昏暗,寒雲蒼茫,天地玄黃。開始四句敘事寫景,以白描之法大筆勾勒,境界闊大,人物雖尚未出場,但通過“策馬”“長驅”的壯烈之舉,落日黃雲的蒼茫之色,特別是“落日何蕭條”句中的“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憂愁之重。

創作背景

《文苑英華》與敦煌唐寫本殘卷《唐人選謝詩》中此詩皆題作《送兵還作》,可知此詩是高適在天寶十年(751)冬天送兵後,於次年春天南返封丘時所作。

參考資料:
1、丁敏翔,白雪,李倩編著,唐詩鑒賞大全集 上,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8,第2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