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猶未滅,魏絳複從戎。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譯文
匈奴還沒有被滅亡,友人又像多功的魏絳一樣從軍保衛邊疆。
在三河道與友人分別,心裏有些悵惘;盼望魏大像趙充國那樣的英雄豪傑建下大功。
雁門山橫亙在代州北麵,飛狐塞遠遠連接雲中郡。
不要讓燕然山上隻留下漢將的功績,也要有大唐將士的赫赫戰功。
注釋
魏大:陳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
“匈奴”一句:前句使用了漢代驃騎將軍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的典故。猶,還。
“魏絳”句:魏絳(jiàng),春秋晉國大夫,他主張晉國與鄰近少數民族聯合,曾言“和戎有五利”,後來戎狄親附,魏絳也因消除邊患而受金石之賞。複,又。從戎,投軍。戎(róng),兵器,武器。
悵(chàng)別:充滿惆悵地離別。
作為唐代革新運動的啟蒙者,陳子昂一直強調漢魏風骨。此詩不落一般送別詩纏綿於兒女情長、淒苦悲切的窠臼,一掃同類題材的悲切之風,從大處著眼,激勵出征者立功沙場,並抒發了作者的慷慨壯誌,很能代表陳子昂的文學主張。
首二句“匈奴猶未滅,魏絳複從戎”,讀來令人震撼,借此可以清楚地意識到邊境上軍情的緊急,也可以感覺到詩人激烈跳動的脈搏。首句暗用漢代威鎮敵膽的驃騎將軍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的典故,抒發了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此處“匈奴”二字,是以漢代唐,借指當時進犯邊境的少數民族統治集團。
此詩作於武則天當政年間,是詩人在長安任職期間所作,時間大約在垂拱(唐睿宗年號,685—688年)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