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清明應製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青門,禦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台榭映秋千,鬥草聚、雙雙遊女。餳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戶。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雲暮。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宮傳蠟炬。散翠煙、飛入槐府。斂兵衛、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梨花還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宮苑關不住陽春,春光延伸到遙遠的城門。禦溝裏漲滿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細柳垂絲絲金縷,東風平和靜穆。望壯麗宮闊高聳入雲,那並不是煙霧霏霏的仙境。清平時代,朝中和民間多麽歡悅。帝城條條大路,喧響著簫聲鼓樂。
黃鶯兒歌聲斷續,小燕子飛來飛去。綠水中倒映著岸邊台榭,秋千影隨水波蕩漾不伍。

一對對遊女,聚集著做鬥草遊戲,踏青路上洋溢著賣糖的香氣,到處是攜酒野宴的人,你也許會幸運地認識那人麵桃花相映的朱門。少年跨著雕鞍寶馬,向晚時在一起歡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著片片落紅、點點飛絮。
正是輕寒輕暖宜人的長晝,雲天半陰半晴的日暮,在這禁火時節,青年們已把新妝試著。歲華恰到最佳處,清明時看漢宮傳送蠟濁,翠煙縷縷,飛進門前種槐的貴人府。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但見那梨花好像還帶著昨夜的月色,海棠花半含著清晨的雨珠。皇家的園囿關不住盎然春色,春光已無拘無束地穿過城門來到郊野,禦溝中綠水漾漾,暗暗流出,直達城外的津渡。東風微微,和煦閑靜,垂柳細柔,好似千萬條絲絲金縷。遙望皇宮鳳闕,朦朦朧朧,非煙非霧。正逢太平盛世,朝野上下一片歡娛,京城裏條條大路,到處是升平歌舞、簫笙鑼鼓。
黃鶯的鳴囀時斷時續,一雙雙燕子飛來飛去。

綠水倒映著岸邊的樓閣和秋千,相映成趣。成雙成對的遊春女子歡快地鬥草為戲。酒席被冷落在踏青的路邊,麥芽糖的香氣充滿道路。飲酒的人們到了何處?大概是溜進了藏嬌的門戶。直到傍晚時分,才跨上寶馬雕鞍,飛馳而去,一個個酒氣熏熏,衣襟上沾滿了亂花飛絮。
正當這不寒不暖的節令,夜漏還長;半陰半晴的天氣,已漸黃昏日暮。在這禁火的寒食節,已是人們試穿新裝,一年中最好的季節。

賞析

全詞用賦的鋪張揚厲之筆法極力鋪敘京城清明時節的節序風光,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繁榮景象。詞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寫宮苑中的春景,由內及外;中片寫郊外之遊,具體描寫鶯歌燕舞、各色人物遊冶歡樂的情形;下片寫貴族宅院中的喜慶景象。

上片寫春到京城,將優美的春景,歸結為“朝野多歡”、“簫鼓”盈衢的“太平氣象”。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徽宗時萬俟詠任大晟府樂官時奉皇帝之命所作。

參考資料:
1、沙靈娜.宋詞三百首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32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