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

[唐代] 李白 [简体]

江行幾千裏,海月十五圓。
始經瞿唐峽,遂步巫山巔。
巫山高不窮,巴國盡所曆。
日邊攀垂蘿,霞外倚穹石。
飛步淩絕頂,極目無纖煙。
卻顧失丹壑,仰觀臨青天。
青天若可捫,銀漢去安在?
望雲知蒼梧,記水辨瀛海。
周遊孤光晚,曆覽幽意多。
積雪照空穀,悲風鳴森柯。
歸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鬆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響啾啾。
辭山不忍聽,揮策還孤舟。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江上的行程已是幾千裏,我已見到了十五次江上的月圓。
先是飽覽了瞿塘峽的風光,隨後便又登巫山。
巴國的大地雖已走盡,而這巫山卻是高得難以達到頂端。
身負巨石好像在雲霞之外,手攀垂下的藤蘿又像已接近日邊。
飛步登上巫山山頂時,極目遠望食有絲毫的遮掩。
回頭不見了暗紅色的山壑,仰望看到的隻是青天。


青天近得似乎可以用手摸到,不知銀河離這裏還有多遠?
望著白雲飛去的地方可以辨知蒼梧山,隨著滾滾東去的江水可以探知大海。
遊曆到日光西斜,仍然有許多妙境值得徘徊。
悲風吹著樹枝作響,空穀裏的積雪還白光閃閃。
踏上歸途時已是黃昏,此時的遊興依然未減。
寒江兩岸的猿聲早早地啼起,一輪明月已出現在昏暗的鬆間。
啊,月光是多麽清悠,猿啼又是多麽淒慘。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很完整的記遊詩,是李白坐船從巴東到瞿塘峽然後登上巫山最高峰,在傍晚歸來時創作的。此詩當寫於開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歲之時。是年秋季,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過夔州(今四川奉節)不遠便是瞿塘峽,出峽後詩人停船遊覽巫山,並登上了最高峰。

參考資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12-813
賞析

此詩“巴東”這一地理概念的具體所指,曆來有所爭議。一些舊注認為詩題上的“巴東”即是唐代歸州的巴東(今湖北巴東),如比較權威的清代學者王琦所注的《李太白全集》在此詩題下解釋說:“巴東,即歸州也,唐時隸山南東道。”(《李太白全集》中冊1021頁,中華書局出版)若僅憑字麵意義,此說無錯。但按照詩意,則不可通。

詩題曰“自巴東舟行經瞿唐峽登巫山”雲雲,可知詩人的行進路線是從巴東出發,然後穿過瞿唐峽,接著才登上巫山的。若此,巴東的位置一定在瞿唐峽之前,或者說,瞿唐峽一定在巴東和巫山的中間。然而,歸州的巴東卻在巫山的下遊,若自這裏登巫山,則必須溯江而上,但無論如何又無法經過瞿唐峽。如果順流,那就要先過瞿唐峽,登巫山之後要再行走相當一段水路方可到歸州的“巴東”,與詩題大相牴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