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隻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淒涼。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將近黎明時分,穿過山間驛路,踏過溪上板橋,隻見斜月西隱,寒霜滿地。行過亂山深處,隻見在那野人籬落旁,一枝盛開的金菊,赫然點綴在殘菊叢中,耀人眼目,好像在提醒人們重陽佳節已至。
夜投旅舍,孤寂難眠,寒夜的更聲陣陣傳來,讓人更感長夜難捱。

平時總聽說江南山水奇絕,風光秀美,今日踏上了江南的土地,卻絲毫喚不起心中的激情,心裏所想的卻是那正被金人鐵蹄蹂躪的故鄉,有家難歸的滿腔悲涼油然而生。

注釋
元:同“原”。
寒更:寒夜的更聲。
江左:江東,這裏泛指江南地區。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旅途風光景物與感受的小令。詞人作此詞時不但有一個時令背景(重陽佳節),而且有一個特殊的曆史背景(北宋滅亡後詞人南渡,流落江南)。正是這個特殊的曆史背景,使這首詞具有和一般的羈旅之作不同的特點。

上片為旅途即景。開頭兩句,寫早行時沿途的風景。天上還掛著斜月,就動身上路了。驛路上映照著斜月的寒光溪橋上尚凝結著一層曉霜。兩句中寫詞人自己動作的詞隻一“度”字,但第一句寫斜月映路,實際上已經暗含人的早行。兩句意境接近溫庭筠詩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的意境,但溫詩前麵直接點出“客行悲故鄉”,呂詞則情含景中,隻於“驛路”、“曉霜”中稍透羈旅之意。

創作背景

呂本中在宋高宗時做過中書舍人,因主張政治清明,收複失地,得罪秦檜被免職,這首詞就是他被免職後在流徙途中寫成的。

參考資料:
1、楊光治.唐宋詞三百首今譯賞析: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