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泛湘江

濯足夜灘急,晞發北風涼。吳山楚澤行遍,隻欠到瀟湘。買得扁舟歸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滄浪。蟬蛻塵埃外,蝶夢水雲鄉。
製荷衣,紉蘭佩,把瓊芳。湘妃起舞一笑,撫瑟奏清商。喚起九歌忠憤,拂拭三閭文字,還與日爭光。莫遣兒輩覺,此樂未渠央。

標簽: 寫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灘頭洗足,夜色隨急流從腳背流淌。清晨,晾一頭短發,感受清風絲絲的微涼。吳地的山巒,楚地的湖澤,一路行遍山色湖光,隻是還未到達早已心神馳往的瀟湘。買得一葉扁舟,罷官歸來,又何妨。這是天意作美,如今讓我如願以償,正值盛夏六月,一帆順風浮泛滄浪。誌趣高潔閑遠,象秋蟬蛻殼於濁泥,在塵埃之外浮翔,又如莊周曉夢化蝶,翩然於水淡雲閑之鄉。


恍惚可見——裁綠荷為衣,綴秋蘭為佩,一身清雅脫塵的衣裝。啊,那是屈原手持一束沁人的瓊芳。湘水女神嫣然一笑,飄旋舞的霓裳,撥弄琴瑟的纖指下流瀉幽怨的一曲清商,喚起行吟澤畔的屈子一腔報國的忠憤,寫入《九歌》眷眷不忘那拂袖揮灑的文字,一字一句與日月爭光。嗬,莫要讓兒輩知曉一江湘水的遐想,這泛舟的樂趣悠渺不盡,正該我輩獨享。

賞析

詞的上片寫行舟過湘水的情景。開頭“濯足”二句即用屈原作品的詞語,又非常切合舟行途中情景。首句見《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次句見《楚辭·九歌·少司命》:“與女沐兮鹹池,晞女發兮陽之阿。”但“北風涼”出自《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

“濯足夜灘急”二句,既寫駕舟遠行者的表象動態,又借以抒發自己高潔的情懷,並且貫穿全篇。從濯足到晞發的意象,顯示出詞人胸懷的高潔脫俗。“吳山”二句承上則抒發詞人渴望到瀟湘的心願。“買得扁舟”三句,進一步展示想象與現實相結合的美好機遇。“六月下滄浪”,既點明了時間,又借指湘江並與上文瀟湘呼應。

創作背景

《宋史》記載:宋孝宗幹道元年(1165),張孝祥在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任上“治有聲績”,被讒言落職,宋孝宗幹道二年(1166),他從桂林罷官北歸,此詞正是張孝祥北歸途中,在湘江上泛舟時的作品。

參考資料:
1、楊建波主編.大學語文: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02:第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