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國夫人夜遊圖

[宋代] 蘇軾 [简体]

佳人自鞚玉花驄,翩如驚燕蹋飛龍。
金鞭爭道寶釵落,何人先入明光宮。
宮中羯鼓催花柳,玉奴弦索花奴手。
坐中八姨真貴人,走馬來看不動塵。
明眸皓齒誰複見,隻有丹青餘淚痕。
人間俯仰成今古,吳公台下雷塘路。
當時亦笑張麗華,不知門外韓擒虎。

標簽: 懷古,寫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這位佳人駕馭玉花驄馬,淡妝多態。她騎在駿馬上,身段輕盈,恍如驚飛的春燕。飛龍駿馬驕馳在進宮的大道上,宛若遊龍。
為了搶先進入明光宮,楊家豪奴,揮動金鞭與公主爭道,致使公主驚下馬來,寶釵墮地。
此時宮中正在演奏曾被附會為能催發杏柳開花的樂曲,貴妃親自彈撥琵琶,汝陽王李璉在敲擊羯鼓。在羯鼓爭催的情況下,弦歌並起,舞姿柔曼,柳寵花嬌。


秦國夫人已經先期豔妝就座,打扮得非常嬌貴。虢國夫人素妝淡雅,乘車緩緩而行,入宮以後馬的步子放慢,驚塵不動。
這絕代的佳人,如今又在何處呢?她那明眸皓齒,除了畫圖之外,誰又曾見到過呢?當年的歡笑,似乎今天在丹青上隻留下點點慘痛的淚痕了。
人在世上,繁花如夢,俯仰之間,重滔覆轍者比比皆是。隋煬帝與陳叔寶一樣國破家亡,身死人手,埋葬於吳公台下、雷塘路邊。

賞析

蘇軾這首《虢國夫人夜遊圖》和杜甫的《麗人行》在題材和主旨上一脈相承,含有一定的諷諭意義。

詩的起四句為第一段,渲染虢國夫人恃寵驕肆。前兩句所描繪的形象,正是圖中虢國夫人形象的再現。作者寫這位佳人,駕馭玉花驄馬,淡妝多態。她騎在駿馬上,身段輕盈,恍如驚飛的春燕。駿馬驕馳在進宮的大道上,宛若遊龍。美人名馬,相互輝映;神采飛動,容光豔麗。《明皇雜錄》記載:虢國夫人出入宮廷,常乘紫驄,使小黃門為禦者。畫和詩所繪寫的都有所據。“金鞭爭道”兩句,寫虢國夫人的驕縱,和楊家炙手可熱的氣焰。

創作背景

《虢國夫人夜遊圖》是唐代流傳下來的一幅名畫。圖為張萱所繪,一說是出自周昉之手。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此畫為劉有方所收藏。當時蘇軾在汴京(今河南開封)任職中書舍人,曾看到此圖,於是作了這首七言古詩。

參考資料:
1、馬祖熙 等.宋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430-433
2、陳邇冬 選注.蘇軾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第二版):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