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作

湘流繞南嶽,絕目轉青青。
懷祿未能已,瞻途屢所經。
煙嶼宜春望,林猿莫夜聽。
永路日多緒,孤舟天複冥。
浮沒從此去,嗟嗟勞我形。

標簽: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湘水環繞著南嶽衡山,極目遠望,但見一片青色。
身膺公務,不可歇息,舉目兩岸景色,都那麽熟悉,這是我多次路過的地方。
煙水彌漫的島嶼,尤適宜春季眺望;林中猿嘯,千萬別在夜間傾聽。
在這漫漫長路,我的思緒交纏;縱一葉扁舟,行在冥冥夜色之中。
從此浮沉而去了,真可歎啊!我竟如此勞碌奔波。

注釋
湘流:指湘水。南嶽:即衡山,五嶽之一,在湖南省衡山縣西。
絕目:極目,極盡目之所至。
祿:祿位。已:止。這句意思是,詩人對於祿位的懷念,尚未停止。
嶼(yǔ):河中小洲。衡山附近湘江中有觀湘州、鼇洲等小嶼。
猿:猴子。
永路:長遠的道路。緒:愁緒。
冥:昏黑。
浮沒:飄浮汩沒。謂仕途順暢或不順暢。
嗟(jiē)嗟:歎詞,表示感慨。勞我形:勞累我的身體。

創作背景

該詩是一首紀行詩,是詩人張九齡於開元十九年(731)春,奉召由桂州任上赴京任秘書少監時途中所作。

參考資料: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韶關市委員會文史委員會.《韶關文史資料 第12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韶關市委員會文史委員會,1988年08月第1版:第172頁
賞析

該詩著重抒寫詩人赴湘水途中的感受。首句說:“湘流繞南嶽”,展示出一幅氣勢壯闊的山水圖畫,同時在寫景中暗寓行旅的路線。該句雖不事刻畫,但著一“繞”字便可使人想見山形的曲折、水流的婉蜒。次句承上寫舟行所見,極目望去,進入視野的都是青青的山色。一個“轉”字頗值得玩味,它既與“繞”字呼應,傳達出舟繞山而行的逼真感受,而且隱約透露出詩人的內心情緒。

因為青青山色固然令人賞心悅目,但如果一路行來,轉過一山又是一山,眼前唯見青山白水,久而久之,自不免覺得單調乏味,更何況從下文可知詩人此行並非為著遊山玩水,所以開頭兩句雖隻是寫景敘事,已為全詩奠定了倦遊的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