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楨的詩剛勁挺拔,卓犖不凡。曹丕稱“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贈從弟》共三首,為其代表作,本詩是第二首。
這首詩看似詠物,實為言誌,借青鬆之剛勁,明誌向之酷貞。全詩由表及裏,由此及彼,寓意高遠,氣壯脫俗。
起首二句,即以鬆的高潔之態動人情思,風的肅殺之聲逼人警覺。用“亭亭”標示鬆的傲岸姿態,用“瑟瑟”摹擬刺骨的風聲。繪影繪聲,簡潔生動。又以“穀中”映襯“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詩中心的青鬆的傲骨。
三四兩句則加強了抒情的氛圍。而且在似乎不相關的鬆和風之間衝突頓起,令聽者心驚,觀者顏開。兩個“一何”強調詩人感受的強烈,一“盛”一“勁”表現衝突的激烈和詩人的感情傾向。第三句詩順接第二句,第四句呼應首句,章法綿密,展開有序。
五六兩句,由風勢猛烈而發展到酷寒的冰霜,由鬆枝的剛勁而拓寬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發顯出環境的嚴酷和青鬆歲寒不凋的特性。詩的意境格外高遠,格調更顯得悲壯崇高。鬆樹和環境的對比也更分明,而鬆樹品性的價值也更加突現出來。
最後兩句變換句式,以有力的一問一答作結。詩人由外而內,由表層到深層,把讀者眼光從“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視到鬆樹內在的本性,以此表明鬆樹之所以不畏狂風嚴寒,是因為有酷貞不屈的高風亮節。
全詩以鬆樹為中心,寫得集中緊湊。反複詠歌,卻不平板單調。用詞樸素無華,風骨雄健,氣勢有力。不重在工筆細描,而以層層深入事物的內核見長。
這首詩名為“贈從弟”,但無一語道及兄弟情誼。我們讀來卻頗覺情深誼長,而且能同詩人心心相印。這是因為詩人運用了象征手法,用鬆樹象征自己的誌趣、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滅,與人無關。但一旦詩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樹木、風霜雷電,與自然界中某些同人類相通的特征一撞擊,便會爆發出動人的火花。這種象征手法的運用,劉楨之前有屈原的桔頌,劉楨之後,則更是屢見不鮮,且形成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特征之一。
劉楨如果直接抒寫內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鬆樹的高潔來暗示情懷,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勵從弟。全詩關於兄弟情誼雖“不著一字”,但味外之旨卻更耐人品嚐。
- 參考資料:
- 1、劉義欽,史言喜,梁文娟主編,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讀(上),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2,第1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