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淮安》賞析

楊士奇的這首詩,是一幅湖上風俗畫。

詩歌的前兩句選擇水鄉特有的蓼荇這些植物,白描而繪其色“疏紅” “青” “花白”、狀其形“小如萍”,寥寥幾筆,生動、形象,而又簡煉,樸素、自然。水鄉的景色美不勝數,但作者卻隻抓住幾種色彩對比鮮明的水鄉植物點染水鄉的氣氛,雖然沒有精工描繪景物和渾然的風土人情,但以強烈的視覺對比效果鋪展出一幅生機勃勃而又寧靜悠遠的淮安水鄉的景色。景幽心亦靜,轉而由景過渡到了對人物的素描上。

底下兩句由景及人,自靜而動,為水鄉圖增添了生氣。水上駛來采菱船,船上的采菱女頭上梳著兩個環形的發髻,身穿短袖的衣衫,背對著詩人在船頭采菱。這是詩人見到的實情,但一經攝入了藝術的鏡頭,便具有了詩情畫意。詩人看到船上女子倩倩的背影,突發聯想,說姑娘害羞,不好意思讓人見到自己的臉,故背轉身子,借以掩飾羞澀之態。“慚”字、“自”字,皆從“背”字生發,既刻畫出水鄉女子惹人羨愛的神態,又很富有情味,把觀景的詩人與采菱女這兩個不相幹之人寫成一個欲見而招呼,一個因羞而自避,從而使人物立於紙上。一個“背”字節省了多少筆墨,卻留下充分想象的餘地,再多的正麵描寫也無法達到這一效果。詩人選取這一角度來寫,實具匠心。

全詩表現水鄉的寧靜和平,風格也一如水鄉之水,閑雅清淡,物我交融,又因選擇得當,寫來頗見情韻。

參考資料:
1、王昊.試論“台閣體” 詩人楊士奇的詩歌[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8月,第12卷第3期
2、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鑒賞辭典編纂中心.元明清詩三百首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01:第111-112頁

原文《發淮安》

[明代] 楊士奇

岸蓼疏紅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雙鬟短袖慚人見,背立船頭自采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