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巫山下》鑒賞

在巫山滯留時“猿聲夢裏長”,李白對於猿聲的理解與前代的詩人相同,少年時期他生活經曆不多,出於對巫猿的同情而徒發感慨,之後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猿的淒厲叫聲勾起了李白的愁思,源何而愁,因為不通航而滯留,周圍沒有值得傾訴的朋友,心中的理想和抱負隻能暫時擱置,思想感覺比較虛空,對周圍的事物的感應,不是憑心靈的衝動,而是憑理智的感悟。造成李白這種情緒的,和他回到江陵後,即將“南行拂楚王”,遠離故鄉有關。

另一方麵“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春天到來了,三峽通航,這讓李白的心情有些蘇解,因為李白可以離開這個滯留他幾個月的巫山。這首詩以情寫景,以景抒情。在藝術表現上,選擇自然景物中最富特征,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麵加以突出的描繪,如“桃花”,在濃鬱的主觀色彩的氛圍中,蘊涵了無窮的韻味,這也是整首詩的點睛之筆。

“高丘懷宋玉”,宋玉是屈原之後的傑出作家。唯他有傳世之作,具有一定成就,後人將他與屈原並稱。劉勰即謂“屈、宋以‘楚辭’發采”(《文心雕龍·才略》)。李白在巫山想到了宋玉,從這可以看出,李白欣賞宋玉的文品和人品。

李白的《宿巫山下》是詩人個性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圖景。全詩注重把握整體的氣勢和氛圍“昨夜巫山下,猿聲夢裏長”,憑個性的感興潑墨寫意“雨色風吹去”、“訪古一沾裳”,而略去具體的細節,甚至連觀照景物的視覺轉移的順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李白的這首抒情詩,把瞿塘峽—巫山物色和特定的情緒滲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勢和“情”的特征之間,表達自己的心境。

參考資料:
1、《李白詩論叢》詹鍈,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1984年版

原文《宿巫山下》

[唐代] 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聲夢裏長。
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風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懷宋玉,訪古一沾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