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句,從廣闊的空間範圍、地理方位著筆,由江左而徐州,由群山而北固,然後落在高高的多景樓上。登上高樓,極目遠眺,如畫山峰相連,曆曆盡收眼底,四周雲霧縹緲,恍若置身仙境。大好江山之形勢險要、景色壯麗,乃是出自鬼斧神工,得天地之獨厚,用一“占”字,便覺穩重而切實。後四句,由江山形勝、兵家必爭轉向了悠久的時間進程和殘存的曆史陳跡——第二句裏的“古”字便是預設關捩之所在,而其妙處卻是若隱若現,平中寓奇。鼓角悲壯,烽火明滅,再用“臨風”與“連空”加以點染,更顯出了場麵的壯闊和氣象的豪雄。寫到“往事憶孫劉”一句,把曆史上的攻守征戰凝聚在孫權、劉備兩個人物身上,則是具體的落實,也是總括和結束;然後,再用千裏戈甲、萬灶貔貅加以補苴收拾,詞的韻味就更加飽滿而醇厚了。
過片的三個三字短句,用風露草木點明季節時令,是一種過渡手段,從江山曆史過渡到了現實的生活情景,也就是鎮江知府方滋邀集僚屬登臨多景樓的這次遊賞盛會,於是,作者就把他的筆墨集中在了使君方公的身上,同時,又憑借方公抒發了自己的心緒,這種筆法是靈活而別致的。宏放談笑,是外在的,於顧盼酬應之間顯示了人物的風度神采;“洗盡古今愁”則是內在的,抒寫了內心的憂鬱與痛苦。字麵上,說“洗盡”,說“同銷”,實際上是洗之不盡、銷之不掉的;說“古今愁”,說“萬古愁”,都是總括的、誇張的表述,它們所包含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也就是說,它們的背後必定要有具體事實的存在。
“不見”二字,引領最後五句,一氣貫通,直至終篇,呼應上文的“孫劉”,又寫到了另一位功業顯赫的曆史人物——羊祜。“使君宏放,談笑洗盡古今愁”兩句又重新振起。展開今日俊彥登樓、賓主談笑的場麵,敷色再變明麗。“古今愁”啟下結上。“古愁”啟“襄陽登覽”下意, “今愁”慨言當前。君國身世之愁,紛至遝來,故重言之日“古今愁”。但誌士的心,並沒有因此而灰心——這一層包孕的感情非常複雜,色彩聲情。錯綜而富有層次,於蒼涼中見明快,在飛揚外寄深沉。 “不見襄陽登覽,磨滅遊人無數,遺恨黯難收”,以古況今,前三句抒發自己壯誌難酬,壓抑不平的心情。所雲“襄陽遺恨”是指羊祜誌在滅吳而在生時未能親手克敵完成此大業的遺恨詞。意在這裏略作一頓。 “叔子獨千載,名與漢江流。”然後以高唱轉入歇拍,借羊祜勸勉方滋,希望他能像羊祜那樣,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萬世之奇勳,垂令名於千載,寄予一片希望。
- 參考資料:
- 1、王雙啟編著,.《陸遊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