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不直接寫與朋友同遊的情狀,而是引陶淵明自比。他所寫的寧可退隱、也不向當權者屈曲的淵明,兼有為自己畫像和代朋友書懷的意味。首韻一問,雖意在表明時令,而又能顯出心中的波峭。同時“為誰開”一問,不僅有舍我其誰的自信,且能起到引發下文的作用。他之所以愛菊,是借花的淩雪傲霜的高尚品格,寄托自己的心胸。以下兩韻,明看是代陶淵明寫心,其實翻過來看,正是借淵明寫懷。“淵明謾愛”一韻是倒裝句,是說胸中正不平、惟待酒澆化之的淵明,喜逢重陽節卻無酒可飲。作者的遭遇有很多地方與陶淵明相同,所以用“黃菊開”、“愛重九”、“正崔嵬”表示對陶淵明的同情與歌頌。下韻以退為進,否定酒本身對淵明有重要意義,謂淵明愛酒並非因為他是個酒徒,而是心中有塊壘,不得不借酒澆愁。可是,沒有誰打發“白衣”來為他送酒。上片末韻,扇麵障塵既是取景於眼前,也是典故的借用。他對淵明中藏塊壘的心跡的理解,頗為深刻。而寫淵明,實即自寫其誌。尤其是末韻。用來比擬謾尚書麵對政敵的熏人氣焰而不為苟且的態度,頗為切合。
下片就眼前重陽節的相知之樂來寫。他寫一日須飲三百杯,才配得上為謾尚書飲。既側寫謾的豪酣與灑脫,也是寫他與謾的相知投緣之樂。在繼兩韻中,作者用對比的方法,筆鋒急轉,直指自己遭受“落佩倒冠”的陷害,向南宋王朝提出了憤怒的抗議。當他想見謾將來翳鳳驂鸞、歸於眺望中的仙山之後,就不免喜憂參半了:他為謾尚書的得歸仙班而高興,也為自己的隱居無伴、抱病獨登高台而傷感。人我相照,愈覺情懷不堪。這裏的“歸於仙班”,隱指謾將來的歸朝。結韻以想象中形影相吊的情景,在送別謾南澗的歸路上,見到月色映出了“人影共徘徊。”流露出惜別依依和孤獨寂寞之感。這樣的表達法,能兼收暗示友情相得和表達自己隱居失意之情的雙重功效。
上片寫登高賞菊憶及淵明,以重九日盼望送酒的陶淵明自比,暗示了作者與其處境的相似。下片陪遊後借題發揮,既寄希望於謾元吉再次被朝廷召用,又為自身的“落佩倒冠”抱病登台而慨歎,傾訴自己無法實現抗金報國壯誌的痛苦,表達了被迫害受壓抑的沉重心情,不是一篇單純的記遊之作。
- 參考資料:
- 1、辛棄疾.壯歲旌旗擁萬夫:河南文藝出版社,200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