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賞析

關於此詞的寫作,宋人傅榦的《注坡詞》所敘甚詳。傅雲:“《本事集》雲:陳述古守杭,已及瓜代,未交前數日,宴僚佐於有美堂。侵夜月色如練,前望浙江,後顧西湖,沙河塘正出其下,陳公慨然,請貳車蘇子瞻賦之,即席而就。

上片前兩句極寫有美堂的形勝,也即湖山滿眼、一望千裏的壯觀。此二句從遠處著想,大處落墨,境界闊大,氣派不凡。

“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這兩句反映了詞人此時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時方能重來?何時方能置酒高會?他的惜別深情是由於他們誌同道合。據《宋史·陳襄傳》,陳襄因批評王安石和“論青苗法不便”,被貶出知陳州、杭州。然而他不以遷謫為意,“平居存心以講求民間利病為急”。而蘇軾亦因同樣的原因離開朝廷到杭州,他自言“政雖無術,心則在民”。他們共事的兩年多過程中,能協調一致,組織治蝗,賑濟饑民,浚治錢塘六井,獎掖文學後進。他們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確實做了不少有益於人民的事。此時即將天隔南北,心情豈能平靜?

過片描寫華燈初上時杭州的繁華景象,由江上傳來的流行曲調而想到杜牧的揚州,並把它與杭州景物聯係起來。想當年,隋煬帝於開汴河時令製此曲,製者取材於河工之勞歌,因而聲韻悲切。傳至唐代,唐玄宗聽後傷時悼往,淒然泣下。而杜牧他的著名的《揚州》詩中寫道:“誰家唱水調,明月滿揚州。”直到宋代,此曲仍風行民間。這種悲歌,此時更增添離懷別思。離思是一種抽象的思緒,能感覺到,卻看不見,摸不著,對它本身作具體描摹很困難。詞人借助燈火和悲歌,既寫出環境,又寫出心境,極見功力之深。

結尾兩句,詞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綠清澈,生動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輝、碧光如鏡的夜景。走筆至此,詞人的感情同滿江明月、萬頃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暫時忘掉了適才的宴飲和世間的紛擾,而進入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境界。這裏,明澈如鏡、溫婉靜謐的江月,象征友人為人高潔耿介,也象征他們友情的純潔深摯。寫有美堂上所觀夜景。

此詞以美的意象,給人以極高的藝術享受。詞中美好蘊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與外界景物發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詞人自我情感的象征。那千裏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靈深處縷縷情思的閃現。

參考資料:
1、王步.《唐宋詩詞鑒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8月:115-116
2、陳振鵬、章培恒.《古文鑒賞辭典(上)》: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7月1日:59

原文《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

[宋代] 蘇軾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裏。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裏燈初上,水調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