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山》賞析

這是一首寓言詩。唐柳宗元曾作過一篇《憎王孫文》,對別名王孫的猴子大加撻伐,說它們“竊取人食,皆知自實其嗛。山之小草木,必淩挫折挽,使之瘁然後已。故王孫之居山恒蒿然”。王安石這首詩,很可能是受了柳宗元的啟發。

詩寫得明白如話,說自己在海上看見一座光禿禿的山,一打聽,原來山上住著一大群猴子,隻知摧殘,不知住惜,更不知收藏播種,卻越生越多,以致山上草木都被吃光弄死,生活沒有了著落。是寓言詩,自然有它的寓意。王安石沒有像白居易寫新樂府那樣,直接說明自己作詩意圖、所諷刺的對象,後世便自己去尋求解釋。金性堯先生《宋詩三百首》解釋說:“這是一首寓言詩,從首句吏役說開,諷諭大小官吏不顧公家的積累,巧取豪奪,終於使國庫一毛不留,成為禿山。”這是從傳統的諷刺統治階級荒淫無恥論上展開,不失為一種合理的解釋。讀這首詩,至少還可以從中悟出兩點啟發與教訓:其一,人們必須住護自然資源,注意培育與發展,不能任意摧殘,如同詩裏的猴子一樣,攀援窮幽,日益侵牟,最終弄得山上一毛不長,受害的還是自己;其二,人們必須控製人口的增長,自然資源有限,而“生生未雲已”、“子眾孫還稠”,終將坐吃山空,到後來噬臍莫及。

從藝術上來說,這首詩在王安石的作品中算不上好詩;從思想上來說,它能引起人們在多方麵儆戒,是很可貴的。

參考資料:
1、李夢生 . 宋詩三百首全解.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第52-53頁

原文《禿山》

[宋代] 王安石

吏役滄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禿誰使,鄉人語其由。
一狙山上鳴,一狙從之遊。
相匹乃生子,子眾孫還稠。
山中草木盛,根實始易求。
攀挽上極高,屈曲亦窮幽。
眾狙各豐肥,山乃盡侵牟。
攘爭取一飽,豈暇議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齧,一毛不得留。
狙雖巧過人,不善操鋤耰。
所嗜在果穀,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顧無所投。
生生未雲已,歲晚將安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