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軍北征》賞析

詩的首句“天山雪後海風寒”,是這幅畫的背景,隻七個字,就把地域、季節、氣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這次行軍的環境氣氛。這樣,接下來不必直接描述行軍的艱苦,隻用“橫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行路難》是一個聲情哀怨的笛曲,這裏用了“遍吹”兩字,更點明這時傳來的不是孤孤單單、聲音微弱的獨奏,而是此吹彼和、響徹夜空的合鳴,從而把讀者帶進一個悲中見壯的境界。

詩的後兩句“磧裏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是這一片笛聲在軍中引起的共感。句中的“磧裏”、“月中”,也是烘染這幅畫的背景的,起了加顯首句的作用,說明這支遠征軍不僅在雪後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風裏,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這就使人加倍感到環境的荒涼、氣氛的悲愴。也許有人對這兩句中“三十萬”的數字和“一時回首”的描寫,感到不大真實,因為一支行軍隊伍未必如此龐大,更不可能全軍都聽到笛聲並在同一時間回首顧望。但是,植根於生活真實的詩歌,在反映真實時決不應當隻是依樣畫葫蘆,為了托出一個特定境界,收到最大藝術效果,有時不但容許而且需要運用誇張手法。李益的這兩句詩,隻有像這樣寫,才能充分顯示這片笛聲的哀怨和廣大征人的心情,使這支遠征隊伍在大漠上行軍的壯觀得到最好的藝術再現,從而獲致王國維所說的“境界全出”的藝術效果。

詩人通過虛寫笛聲導致征人行為舉止的細微變化,實寫征人的心理感受。在肅殺苦寒的邊塞,思親懷鄉是征人共同的感受。這種感受長期積鬱胸中,無處表達,這是一種多麽痛苦的煎熬。在行軍途中,突然聽到一陣陣哀怨、淒切的笛聲響起,征人們久鬱胸中的思親懷鄉之情奔湧而出。詩中展現的是一幅聚焦完全一致的畫麵,悲壯中顯出淒苦,哀怨中顯出無奈,征人的心理刻畫得栩栩如生。

參考資料:
1、陳邦炎 等.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712-713
2、朱德才 楊燕.唐宋詩詞(上冊).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92:235

原文《從軍北征》

[唐代] 李益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
磧裏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