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有所思》賞析

“正是神都有事時,又來南國踏芳枝。”詩從敘事起,說明作詩的緣由和地點。首句點出正逢首都北京“有事”之時。有何事?這年6月10日,毛澤東會見親密的老朋友、越南黨和國家的領袖胡誌明,在談到中國當時形勢時說:“我們最近這場鬥爭是從去年11月開始的,已經七個多月了。最初,姚文元發難,他是個青年人,討論清官等問題。”不過,“現在我們不搞清官這件事了”,而是“發動群眾整反動分子”。這段話的珍貴價值,在於廓清了人們各種各樣的揣摩和猜測,確鑿無誤地提供了“這場鬥爭”的由來和現狀發展的線索,為解讀全詩找到詩人自述的第一手重要依據。

“正是神都有事時”讀來有種急迫感,凸顯標題的份量。“又來南國踏芳枝”讀來有種春風拂麵的暖意,又有柳暗花明的感覺。芳枝,喻指人民群眾朝氣蓬勃的笑臉。此時讀者有所思:革命成功了嗎?我們真的無憂無慮了嗎?

“青鬆怒向蒼天發”青字透著時光荏苒,祖國少年的情懷。鬆字透著高潔傲雪,鬆柏延年的節操。怒向蒼天發,發人深省。此時讀者有所動:被革命一個階段之成功遮住視線,將失去革命意義。“敗葉紛隨碧水之”敗葉藏著多事之秋,動蕩抉擇的愁緒。碧水是指人民的力量。“碧水”取義於李白《望天門山》碧水東流至此回的詩句,是希望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主宰新形成的人民民主專政政權。“之”是指碧水滔滔流過的痕跡。

“一陣風雷驚世界,滿街紅綠走旌旗。”“滿”字極讚群眾起來造反的踴躍和熱烈,億萬人民身穿綠軍裝投入戰鬥的雄姿,高舉紅語錄形成一片紅海洋的場麵,加上上下翻卷的無數麵紅旗,極為壯觀。一個“走”字,再現了當時群眾運動風馳電掣般的迅速發展。其形勢如急風暴雨,是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擋的。

但是,已經七十多歲的革命家毛澤東,此時雖然仍然具有從年輕時代開始一生奮鬥追求的“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裏”的豪情壯誌,但革命的挫折和失敗、考驗和鍛煉,使他又具有了超人的曆練和冷靜。於是,詩人的感情在激蕩澎湃之後急轉直下,寫下了令人難解的最後兩句詩:“憑闌靜聽瀟瀟雨,故國人民有所思。”這種抒寫,既可以看做是風雨過後轉為瀟瀟細雨的景物感懷,又為全詩製造了一種特殊的感情氛圍。在詩情發展的脈絡上,可以說是前麵風雷激蕩的心曲變奏。詩人憑闌在瀟瀟細雨中靜聽。靜聽什麽?接著詩人又把這種靜聽引發出來、開展出去,想到全國人民此時此刻也在“有所思”。於是,詩人的靜聽和人民的所思,便成為此詩的“詩眼”,也自然成為解讀此詩的關鍵所在。

詩人憑闌(欄)聽雨,不禁讓人想起嶽飛在《滿江紅》詞中那種“仰天長嘯”的悲壯。不過毛澤東在詩中流露的,卻是悲壯沉鬱加憂患的特殊感情。這首詩反映了作者在中國革命發展的重要曆史關頭的複雜心境。

參考資料:
1、王玉孝.毛澤東詩詞 :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12-1

原文《七律·有所思》

[近現代] 毛澤東

正是神都有事時,又來南國踏芳枝。
青鬆怒向蒼天發,敗葉紛隨碧水馳。
一陣風雷驚世界,滿街紅綠走旌旗。
憑欄靜聽瀟瀟雨,故國人民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