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寄京師諸弟》賞析二

杜陵是韋應物的故鄉,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古為杜伯國,秦置杜縣,因漢宣帝築陵於東原上而得名 。當時詩人離開京城長安(今西安市)在外宦遊,適逢寒食節,孤獨思鄉之情更甚,於是便即興寫下了這首滿溢手足之情的七絕——“乍暖還寒時候,天空下著蒙蒙的細雨,在這家家戶戶都禁絕煙火的節日裏,空蕩蕩的旅齋更顯得孤淒冷清,叫人如何能夠安坐?還是出去看看吧!漫無目的地來到江邊,江風拂麵,竟然覺得比屋內還暖和一些。獨坐岸石,楊柳枝頭的流鶯飛來飛去,還不時呼朋引伴地鳴叫著。清脆如歌的啼喚,為何竟如此令人悵然?喝一杯淡淡的冷酒,解不了胸中無限的愁緒;看一眼帶露的紅花,消不了心中無盡的孤淒;遠在京師的弟弟,我想念你們啊!此時此刻,老家杜陵的原野上,該是草色青青了吧……”

詩人首句寫景,突出一個“冷”字:“雨中”是天氣之冷;“禁火”是節令之冷;“空齋”是旅居之冷。寒食禁火,萬戶無煙,本來已經夠蕭索的了,更逢陰雨,又在空齋,再加氣候與心情的雙重清冷,這樣層層疊加地寫足了環境氣氛,令人倍感蕭索與淒冷。 次句還是寫景,關鍵在一個“獨”字:“江上”是春潮湧動的春江;“流鶯”是自由翻飛、悅耳歡啼的黃鶯,與上句所寫的蕭索景象截然不同,本是充滿生機,令人振奮愉悅的景象。但在本句中卻用一個“獨”字又折轉回來,在多層次中更顯示了曲折。再美好的景象,獨看獨聽反而更添寂寞和惆悵。兩句合起來,對第三句的“想諸弟”起了層層烘染、反複襯托的作用。第三句直抒胸臆,既點題,又說明了前兩句詩人倍感冷寂孤獨的原因,還能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結句的想象中的情景。一邊喝酒,一邊賞花,不是遊春時的閑適暢飲,而是孤寂難耐的排遣。“借酒消愁愁更愁,淚眼觀花花不語”,無可奈何的自寬自慰之中,流露出無盡的落寞與惆悵。結句運用聯想,又是寫景,詩人宕開詩筆,寄想象於故園的寒食景色,進一步托出了“想諸弟”之情,由人及物,融情於景,更烘托出詩人到對諸弟、對故園的懷念之情。情景交融,與“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有異曲同工之妙。

全詩句句相承,首尾呼應,一氣流轉,渾然成章。雖隻是寫身邊景、眼前事、心中想,但運筆空靈,含蓄深婉,極盡烘托之妙。在情景交融的和諧意境裏,“手足情深”的主題得到了完美的呈現。千古之下,依然令人共鳴、感慨、以及羨慕、遺憾。時下的年輕一代多為獨生子女,“手足之情”已屬稀罕,“手足情深”就更是奢望了,更何況,“寒食”這一古老的傳統節日早已被人們冷落不過了。“把酒看花想手足”的哀婉意境,怕是隻能在古人的詩句中去尋覓了……

原文《寒食寄京師諸弟》

[唐代] 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
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