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詞歌詠伊尹和呂尚“曆遍窮通”的人生遭際和名垂千載的豐功偉業,並歎息君臣相遇之難,以抒發作者獲得宋神宗的知遇,在政治上大展宏圖、春風得意的豪邁情懷。全詞通篇敘史論史,實則以史托今,蘊含作者稱讚明君之情,布局巧妙,令人回味無窮。
起句“伊呂兩衰翁,曆遍窮通”從窮、通兩個方麵落筆,寫伊尹、呂尚前後遭際的變化。伊尹,原名摯;尹,是他後來所擔任的官職。傳說他是伊水旁的一個棄嬰,以“伊為氏,曾傭耕於莘(《孟子·萬章》):“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莘,古國名,其地在今河南開封附近),商湯娶有莘氏之女,他作為陪嫁而隨著歸屬於商,後來得到湯王的重用,才有了作為。呂尚,薑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太公望”。傳說他直到晚年還是因頓不堪,隻得垂釣於渭水之濱,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獵,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輔文王,繼佐武王,終於成就了滅商興周之大業。伊、呂二人的經曆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都是先窮而後通,度過了困窘之後才遇到施展抱負的機會的,所以說他們“曆遍窮通”;呂尚顯達的時候,年歲已老了,所以稱作“衰翁”。
封建時代的士人由窮到通,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僥幸成分,也就是說,能夠由窮到通的一竟是少數,此並言“伊呂兩衰翁”,伊尹佐湯時年老下否,書無明文,此是連類而及。值得思考的問題是:“若使當時身不遇”。作者頗有自許之意。“若使”即假如。當伊、呂為耕傭、釣叟之時,假如不遇商湯、周文,則英雄終將老死岩壑。伊、呂是值得慶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運卻是大可惋惜的,因為那些人沒有被發現、被賞識、被任用機會,他們是“老了”的英雄,亦即被埋沒了的英雄。
下片,“湯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經點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夠遇合,那就會出現“風虎雲龍”的局麵。《易·幹·文言》:“雲從龍,風從虎,對人作而萬物睹。”意思是說,雲跟隨著龍出現,風跟隨著虎出現,人世間如果出現了聖明的君主,那麽,在談笑之間就輕而易舉地完成了興王道、建國家的大事業。伊、呂有真實的本領,果然能夠做出一番事業來,這樣,才真正稱得起是人才。因這這是問題的實質之所在,所以“興王”一句在全詞中是很有分量的。
結尾,也是對這一句的引申,說伊、呂不僅功蓋當世,至今超越千載,也沒有人能夠與之匹敵。在歌頌伊、呂的不朽功業的背後,伊、呂的遭適明主和建立功業對於王安石來說,無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從中受到了鼓舞,增強了推行變法的決心和勇氣。
- 參考資料:
- 1、王雙啟 等.唐宋詞鑒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52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