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創作背景

據詞題可知,此詞當作於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元年)中秋夜,為贈友之作。當時辛棄疾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治所建康即今江蘇省南京市。這時作者南歸已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年中,為了收複中原,作者曾多次上書,力主抗金。起初始終堅持投降路線的宋高宗趙構傳位於其族侄趙昚(孝宗),一時之間,南宋朝野彌漫著準備抗戰的氣氛。但經“符離之敗”,“隆興和議”,事實證明趙昚也是畏敵如虎的投降派。幹道元年(公元1165年),作者上趙昚《美芹十論》;幹道六年(公元1170年),上宰相虞允文《九議》,七年之內,連同另兩篇,四次奏議,慷慨激昂,反複陳說恢複之事,但始終冷落一旁,未被采納。在陰暗的政治環境中,作者隻能以詩詞來抒發自己的心願。

參考資料:
1、邱俊鵬 等 .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8 :1579-1581 .
2、楊 忠 .辛棄疾詞選譯 .成都 :巴蜀書社 ,1991 :17-19 .

原文《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宋代] 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裏,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