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夜》賞析

《清明夜》是白居易的寫的清明日外出踏青遊玩的習俗。在古代,踏青又稱“尋春”、“春禊”,晉代已盛。清明時卻也是人們春遊的大好時光,在春光明媚的清明前後,盡情地親近自然,到郊外踏青遊玩,這是清明卻俗的另一項重要活動。目前普遍認為,這一項清明卻俗是繼承了形成於春秋末期的三月上巳卻傳統。上巳卻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男女青年到野外踏青,自由擇偶。但這首詩妙在未寫清明的清冷。

“好風朧月清明夜”描寫出詩人所處的環境是宜人的,月色是朦朧的,美好的月色使詩人迷醉於清明之夜,對環境的交待襯托出了詩人對美景的愛惜,也表現了詩人的閑適之情。

“碧砌紅軒刺史家”在微風拂過的月色朦朧的清明之夜,詩人處在碧玉欄杆和紅磚牆下的府邸裏。詩人用“碧和紅”字顯示了自己愉悅的內心,在夜晚所望之處全是一些美好的色彩,以及精雕細琢的建築,喜笑開顏,好不爽朗。

“獨繞回廊行複歇”則寫了詩人獨自踱步在回旋的走廊中歌唱。詩人處在如此清明之夜迷人的月色中,喜上心頭,開懷歌唱,在回廊裏唱著歌抒發著內心愉悅的情懷。

“遙聽弦管暗看花”交待出詩人思緒飄向了遠方,恰又聽到了遠方的管弦之聲,於是詩人安靜下來認真傾聽著弦聲,自是不休閑。從另一方麵,“遙聽”和“暗看”卻也寫出了詩人對現實的關注。

整首詩妙在未寫清明之夜的清冷,卻有它的自成一格,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別有韻味,此詩取材,構思都別具一格;此詩也展現了詩人留戀美景,深恐春天將去的微妙心理,但無一字直抒胸懷,而詩人惜春之意無疑自顯。

原文《清明夜》

[唐代] 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複歇,遙聽弦管暗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