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伐楚盟屈完》評析

此文在記述春秋時代齊楚兩國的這場外交鬥爭時,並不是用敘述語言來記述它的過程,而是把“出場”人物放在雙方的矛盾衝突中。並通過他們各自的個性化語言和“交鋒”方式,把這場外交鬥爭一步步引向深入,直到雙方達成妥協,訂立盟約。這樣,即使我們明白了這場外交鬥爭的性質及其過程,又讓我們看到了各具情貌的四位曆史人物。楚國兩位使者,特別是作為楚平王“特命全權代表”的屈完,沉穩冷靜、不卑不亢的外交風度,堅毅果敢、不為威武所屈的外交風範,機智靈敏、隨機應對的外交智慧,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作為政治家的管仲,他那熟悉曆史、諳於事故、無理也能說出理來的外交才情,以及齊桓公那種雖然驕橫霸道、軟硬兼施,卻也不失身份的霸主形象,也都讓我們過目難忘。總之,閱讀欣賞此文,不像是讀史,倒像是看一場高潮迭起、精彩紛呈的外交鬥爭話劇。

此文作為記敘外交鬥爭的一段史體散文,在語言的運用上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雙方出場人物,雖然使用的都是各具情貌的外交辭令,但並不覺得做作、生硬。而且,即使針鋒相對,也不金剛怒目;即使咄咄逼人,也不疾言厲色。尤其是楚國兩位使者的語言,更是柔中有剛,剛中有柔。

此文有的選本題為《齊桓公伐楚》,怕遠不如以《齊桓公伐楚盟屈完》為題好,因為此題雖然多了三個字,卻較切合此文的中心內容。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題目確實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子。

原文《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先秦] 左丘明

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之絕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複,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複,君其問諸水濱。”(徵 通 征)

師進,次於陘。

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於召陵。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榖()是為? 先君之好是繼,與不榖同好,何如?”對曰:“君惠徼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齊侯曰:“以此眾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 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屈完及諸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