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記》譯文及注釋

譯文
衙署回廊前的一塊空地有四五丈見方,正對著非非堂。此處修竹環繞林蔭遮蔽,沒有栽種其他植物。我按照地形挖了一個池塘,既不方也不圓;沒有用磚砌,也沒有築堤岸,完全保留了它自然的形態。我用鍬把池塘挖深,打井水把它灌滿。池塘清澈見底,波光蕩漾,微風一吹便泛起波紋,風一停便水平如鏡。星與月映在水中,光亮直透塘底。我在塘邊休息時,水中的影像纖毫畢現;繞著水池散步,仿佛徜徉在浩蕩的江湖之間。這足以讓人抒發內心的憂鬱不暢,安慰我這個困窘寡助的人。

我於是請漁人撒網捕魚,從他那裏買了幾十條活魚,叫書童把它們放養在池塘中。書童認為池水太少不能增大容量,於是隻把小魚放養在內,而丟棄大魚。我感到很奇怪,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麽。他把自己的想法講給我聽。可歎啊,這個書童怎麽如此糊塗而無知!我看見大魚丟在一邊幹渴,得不到安身之處,而那群小魚卻在那又淺又窄的池塘中嬉戲,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我感觸很深,於是寫了這篇《養魚記》。

注釋
折簷:屋簷下的回廊。隙地:空地。
方:方圓,大小。
非非堂:歐陽修在洛陽時所建,命名為“非非堂”。
植物:這裏用作動詞,是種植植物的意思。
洿(wū):地勢低的地方。這裏名詞用作動詞,是挖掘的意思。
甃(zhòu):砌牆。
鍤(chā):鐵鍬。浚(jùn):疏通。
清明:清澈、明亮的樣子。
偃息:休息。毫芒:微小的東西。
循:沿著。
舒:舒展。憂隘:憂愁和鬱悶。窮獨:困乏無助的樣子。
罟(gǔ):漁網。
活:形容詞用作動詞,使.....活著。
怪:認為....奇怪。
無乃:難道不是。嚚(yín)昏:糊塗昏庸。
觀:觀察。
自足:悠然自得的樣子。

參考資料:
1、茅坤.《崇賢書院釋譯,圖解唐宋八大家集》.安徽:黃山書社,2016年3月:第188頁—189頁
2、黎娜編.《唐宋八大家全集》.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9月:第114頁

原文《養魚記》

[宋代] 歐陽修

  折簷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對非非堂。修竹環繞蔭映,未嚐植物。因洿以為池,不方不圓,任其地形;不甃不築,全其自然。縱鍤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風而波,無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潛形於毫芒;循漪沿岸,渺然有江湖千裏之想。斯足以舒憂隘而娛窮獨也。

  乃求漁者之罟,市數十魚,童子養之乎其中。童子以為鬥斛之水不能廣其容,蓋活其小者而棄其大者。怪而問之,且以是對。嗟乎,其童子無乃嚚昏而無識矣乎!予觀巨魚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魚遊戲乎淺狹之間,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養魚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