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望青山憶舊》賞析

王士禎善於通過時差來造成意境的虛幻,也就是說,詩人善於將記憶中的景物同眼前的景物枚合起來,創造似真非真的效果。《江上望青山憶舊(選一》這首詩就運用了這一手法。

順治末年,詩人初下揚州不久,兩次經過儀征赴金隴,一次是在秋八月,另一次是在次年的春三月。這首詩寫於第二次經過時。詩中把兩次見到的景物對照起來描繪,一清晰,一朦朧,一蕭瑟,一明麗,造成了特殊的藝術效果。青山,在這裏是地名,山位於今江蘇儀征西南,南臨揚子江,因山色常青而得名。

“揚子秋殘暮雨時,笛聲雁影共迷離。”這兩句寫的是作者回憶第一次經過的景象。深秋暮雨的揚子江,霧色迷蒙,細雨瀟瀟,江岸上隱隱的青山,紛飛的黃葉,給入一片迷茫的感覺。夭空中有一隻依稀可見的孤雁,悄然地掠過,又沒入了迷蒙的天邊;岸邊上傳來隱隱的笛聲,似在向誰訴說,又似獨自孤吟。笛聲雁影,織出一派迷蒙蕭瑟的意境。“迷離”這個詞具有多重的意味,從表層著,景象模糊不清,樂調傳得不真,這是對景物實況的寫照。透過一層看,這其間恐怕更有詩人初到時,對這一帶景物的陌生之感。這是當時詩人心境的寫照,這種心境在今天已覺惘然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迷離”者,忘言之意也。

“重來三月青山道,一片風帆萬柳絲。”這兩句寫的是眼前的景象。陽春三月重來青山,麵貌已是完全不同了,詩中隻用了一句來描寫春天的景色,表現力極強。顯然這是個晴朗和明媚的日子,遠遠的一片白帆鼓足了春風,在平靜的江麵上自由地行駛,鵝黃的柳絲掛滿了春堤,在陽光下輕輕搖擺。“一”和“萬”,兩個數詞表現力何等豐富!遠處一切都可以看得真切入微,與前麵的“迷離”形成了鮮明對照。當然這幅春江圖裏也融進了詩人的心情。經過一年多的異地生活,詩人已消除了初到時的陌生感,他對揚子江漸生出許多的親切和熱愛,一景一物都成了自己的朋友,加上揚州任上的工作初見成效,這一切怎不讓年青的詩人感到興奮呢?

兩幅景象寫出了兩種心貴時差和景差的對照,說到底是一種心靈的對照。當詩人用審美的眼光觀照生活時,往日和眼前的一切,遠處和近處的一切全放射出了誘人的光彩。

參考資料:
1、《元明清詩鑒賞辭典》(清·近代).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1月版,第1017頁

原文《江上望青山憶舊》

[清代] 王士禎

揚子秋殘暮雨時,笛聲雁影共迷離。
重來三月青山道,一片風帆萬柳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