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可分為兩部分。前六句寫“大風”。一二句借佛圖澄事言大風將至。佛圖澄借鈴語來說吉凶,蘇軾借鈴語來說風兆。第二句是鈴語的內容。顛風即狂風,杜甫有“曉來急雨春風顛”句(《逼側行贈畢曜》)。三至六句寫風勢。“朝來”應“明日”,寫鈴語應驗,行文扣得很緊。風無形,故借浪以狀風大:白浪打著蒼崖,又從蒼崖倒射於船上軒窗,像雨點般灑在船上。“打”、“射”、“飛”三字,把無形的風寫得有聲有形,可觸可感。“軒窗”已寫到船,五六句通過集中寫船進一步寫風勢。大船不敢過,小船任掀舞,通過一大一小,極寫風浪的險惡。
後六句寫人,寫他們一行因風浪太大被迫“留金山兩日”。七八句寫他自己的態度:“趕到湖州去也沒有什麽事,在這裏逗留幾天也沒有什麽不好,蛟龍掀起洶湧的怒濤難不倒我。”這是一種隨緣自適的態度。九、十句寫妻孥童仆的態度。他們想快點到湖州,如果“無事久留”,定會受到責怪,此時是因風而留,他們也就無話可說了。最後兩句是寫灊山道人的態度。蘇軾這次由徐州赴湖州,曾先到南都(商丘)看望弟弟蘇轍,然後才南下,“至高郵,見太虛(秦觀)、參寥,遂載與俱。”(蘇軾《跋秦太虛題名記》)可見這時參寥也在船上。後兩句說,盡管風浪正掀打著船艙,參寥卻正專心地傾聽金山寺的木魚聲。反映了僧人不以風浪為意的鎮定態度。
此詩前半寫景,有聲有色;後半寫人,風趣幽默。“得行固願留不惡”(《泗州僧伽塔》),全詩正表現了蘇軾這種隨緣自適、不以風浪為懷的神情。
- 參考資料:
- 1、霍鬆林.宋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396-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