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往年,我乘船南下,停泊在汴水邊,逆風刮了三天,黃沙陣陣撲麵。
船上的舟子都勸我去向僧伽寺祈禱,果然,一炷香還未燒盡,旗子已嘩嘩向南舒卷。
船走得快如飛箭,轉眼間長橋失去了蹤影,到龜山還不到吃早飯的時間。
最高尚的人從不厚此薄彼,我呢,滿足了自己的私心,為得到順風而歡欣。
耕田的人要下雨,收割的人要晴天;離去的人要順風,來的人又對逆風抱怨。
如要讓人人祈禱都如願,老天爺豈不是一天要萬化千變?
我如今自身與世俗兩不相關,去沒有什麽追求,來也沒什麽留戀。
能走得快些固然很好,走不了也無所謂不便。
每次到這裏都去求神,神一定也感到厭倦。
往昔韓愈詩所說拔地三百尺的高塔,如今見到的已不是澄觀苦心經營所建。
僧伽塔啊,你若不嫌我帶來的俗塵玷汙了你的丹梯,請讓我登上你,飽覽群山環繞下的淮河兩邊。
注釋
⑴泗州:今江蘇盱眙東北。僧伽(qié):唐高僧,西域何國人,俗姓何。龍朔初入中原,卒葬泗州,建塔供養,即僧伽塔。
⑵汴:汴河,在徐州合泗水東流入淮。
⑶旗腳轉:指改變了風向。
⑷長橋:在泗州城東。
⑸龜山:在泗州東北的洪澤湖中。傳大禹治水獲無支祁,鎮於此。
⑹至人:道德修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這裏指僧伽。
⑺便:便利。
⑻刈(yì):收割。
⑼遂(suì):如願,順意。
⑽悠悠:遙遠莫測。
⑾“退之”二句:指韓愈《送僧澄觀》詩。僧伽塔遭水漂火焚,貞元十五年由僧澄觀重修,為著名建築師喻浩所設計。韓愈詩紀建塔始末,中雲:“清淮無波平如席,欄柱傾抉半天赤。火燒水轉掃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影沉潭底龍驚遁,當晝無雲跨虛碧。借問經營本何人,道人澄觀名藉藉。”澄觀,唐代名僧,曾重建僧伽塔。
⑿俗士:出家人目中的普通人,是作者自指。丹梯:指塔中的梯子。
⒀淮甸:指淮河一帶地區。甸,城外名郊,郊外名甸。
- 參考資料:
- 1、李夢生.宋詩三百首全解:複旦大學出版社,2007:85-86
- 2、王水照 王宜璦.蘇軾詩詞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