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見說東園好》賞析

上片,詠東園的迷人風光。第一、二句,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寫“東園好”。“見說”,點明非“聽說”,是親身感受。具體好在哪裏,好在“能消”像蘇軾這樣政治“北客”之“愁”悶,這是鋪墊之筆。第三、四、五句,寫百聞不如一見,東園風光實屬迷人。雖然蘇軾不是本鄉本土的人,但一“登樓”,縱觀全景,氣象萬千,頓覺豁然開朗,令人神往。這是蘇軾“行盡江南南岸”所未曾見到的美景,頗有範仲淹在嶽陽樓上所觀寫山光水色的韻味,令人心曠神怡。正因田園如畫的儀真,才把蘇軾“淹留”、挽留住了。

下片,特寫眼前事物,感歎人生短物。第一、二句特寫白晝“短日”的“楓”雖“明”而已“纈”,微寒“清霜”的“菊”既“暗”而又“球”。這典型的帶有雙關意義的深秋景物,是在給予蘇軾什麽。第三句,一語道破此時此地蘇軾思想的真諦:“流年回首付東流!”似有人生短物、不堪回首的愁悶。最後兩句,借助古代文人的傳統心理來自我安慰:憑借東園的美好景色,讓蘇軾內心增添了愉悅。憑借潘嶽的能耐,延緩蘇軾逐漸發白的雙鬢。

全詞借景抒情,借東園美好迷人的風光事物,敞開了蘇軾曠達寬闊的胸懷,消解了多年積抑於心的愁悶。觸發了蘇軾複雜的思想情緒中的消極心態,也為蘇軾內心增添了心事忡忡的憂愁。

參考資料: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饒曉明.蘇軾詞新釋輯評.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07年1月:900-903

原文《南歌子·見說東園好》

[宋代] 蘇軾

見說東園好,能消北客愁。雖非吾土且登樓,行盡江南南岸,此淹留。
短日明楓纈,清霜暗菊球。流年回首付東流,憑仗挽回潘鬢,莫教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