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馬首長安。”詞人先向新任杭州太守林子中訴說著他的仕宦奔波之苦。這句詞份量沉重,內涵複雜,至少含有兩層意思:其一,詞人說自己沒有做出什麽成績,隻留下一堆吟詠西湖山景的詩作了,表現了東坡的謙虛和自責精神,令人欽敬。其實,詞人這次知杭政績斐然,盡人皆知,他不僅積極抗旱救災,施粥送藥,救活了很多貧困百姓;而且開河浚湖、興建水利,在西湖中築造堰閘,修建南北三十裏長堤,並在堤上造六橋,置九亭,遍植楊柳芙蓉,不僅美化了風景,還方便了行旅耕作,深得人民崇敬,以至人們“家有畫像,飲食必祝,又做生祠以報。”
下片,集中請求林子中評判其湖山新詩。“此景百年幾變,個中下語千難。”詞人說西湖山景千變萬化,百年數異,自己對之描寫是很困難的。這裏,詞人把其湖山詩作的內容限製在自然景物的範圍內,與其他(如政治)無關,而且“百年幾變”,“下語千難”,表明其詩歌內涵隨著風景的變化而複雜多變,用語費神頗多,是正常現象。“使君才氣卷波瀾。與把新詩判斷。”這末二句是詞人對林子中的客套頌揚之辭,當然也含有某種期待的願望,他說林子中才氣如壯闊波濤,一定會對自己的新詩做出公正的評判。用語謹慎巧妙,表麵上是請友人品賞、評說自己的新詩,而卻帶有某種警惕性。因為詞中連用“公案”、“判斷”二詞,十分醒目,這涉及到訴訟、判案性質,東坡決不會隨便使用之。東坡似是有意把自己當作了“被告”,等待審判,但他實際上卻又是問心無愧,心地坦蕩,並且充滿了自信心。
全詞表現了詞人對自己奔波在仕宦之途中的無可奈何心境,用意深微,渾然妥貼,章法平中有奇,虛實櫃生,宛曲味永。
- 參考資料:
- 1、朱靖華,饒學剛,王文龍編著,蘇軾詞新釋輯評 (下冊),中國書店,,第1079-10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