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昔二首》賞析

題目雖說是《憶昔》,其實是諷今之作。第一首回憶的是唐肅宗的信任宦官和懼怕老婆,目的作於警戒代宗不要走他父親的老道;第二首回憶的是唐玄宗是開元盛世,目的在於鼓舞代宗恢複往日繁榮,並不是為憶昔而憶昔。

第一首上段九句,下段八句。上段九句感傷肅宗之失德。當時肅宗起兵靈武,收複西京長安,率回紇兵討安慶緒,凡是肅宗認為是有才能的都以任用,便任用了李輔國。但寵幸張良娣,對於政事自然就很少有時間去管了。所以中興之業,是仍處於停滯階段的。“後不樂”,狀其驕傲放縱。“上為忙”,狀其畏縮恐懼。這分明寫出了懼內意。王洙曰:“撥亂,內平張後之難。補四方,外能經營河北也。”下段八句感傷代宗不能振起。代宗初為元帥,出兵整肅,到了程元振帶兵時,使郭子儀束手留京,吐蕃入侵,而肅宗再次外逃,一時邊境無法安定下來,所以願能有像傅介子這樣的人物,杜甫意在湔雪國恥。“老儒”句,作者自歎不能為國靖亂而屍位素餐。

第二首上段十二句,下段十句。上段十二句追思開元盛世。當時國盛民富,盜亂息止人民安定,政治通和清明,民風淳厚,禮儀等方麵也秩序井然,勝於貞觀之治。這裏便是惜唐明皇疏於政事,所以又極盛轉至衰敗。下段十句悲痛亂離而思盼興複。自開元至作此詩,戰火不斷,民不聊生。“絹萬錢,無複齊紈魯縞矣。田流血,無複室家倉廩矣。東洛燒焚,西京狐兔,道路盡為豺狼,宮中不奏雲門矣。”(仇兆鼇《杜詩詳注》)亂後景象,是不忍直視的。所以作者在此概歎,中興事業隻能期望於後世之君了。

雖然杜甫是從地主階級的立場和理想來觀察現實,但第二首詩中所描述的人丁興旺、和平環境、豐衣足食,卻也是勞動人民所祈望的。因而杜甫的政治理想對廣大人民是有利的。詩人素來就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崇高理想、“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精神境界,“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周宣中興望我皇,灑血江漢身衰疾。”身處亂世、顛沛流離,仍抱憂國憂民之心,“願見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書郎。”甘願“灑血江漢”、再圖中興。

參考資料:
1、韓成武 張誌民 .杜甫詩全譯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617-620 .
2、蕭滌非 .杜甫詩選注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8 :219-221 .
3、張誌忠 .杜甫詩選 :中華書局 ,2005 :265-268 .

原文《憶昔二首》

[唐代] 杜甫

憶昔先皇巡朔方,千乘萬騎入鹹陽。
陰山驕子汗血馬,長驅東胡胡走藏。
鄴城反覆不足怪,關中小兒壞紀綱。
張後不樂上為忙,至令今上猶撥亂,勞心焦思補四方。
我昔近侍叨奉引,出兵整肅不可當。
為留猛士守未央,致使岐雍防西羌。
犬戎直來坐禦床,百官跣足隨天王。
願見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書郎。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
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
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宮中聖人奏雲門,天下朋友皆膠漆。
百餘年間未災變,叔孫禮樂蕭何律。
豈聞一絹直萬錢,有田種穀今流血。
洛陽宮殿燒焚盡,宗廟新除狐兔穴。
傷心不忍問耆舊,複恐初從亂離說。
小臣魯鈍無所能,朝廷記識蒙祿秩。
周宣中興望我皇,灑淚江漢身衰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