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龍說趙太後》賞析

《觸龍說趙太後》一文開篇就描繪了一個氣氛極為緊張的局麵:趙君新亡,秦兵犯趙趙求齊助,齊要長安君作人質愛子心切的趙太後不肯讓兒子去冒這個風險,嚴詞拒絕了大臣們的強諫,並聲稱“有複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麵!”。

在這樣劍拔弩張的情況下,觸龍的諫說顯然要困難許多。他深知要能說服趙太後,就必須讓她明白“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然而,若從正麵去講道理,則將不但無濟於事,反而會自取其辱。因此,必須順著太後溺愛長安君的心理因勢利導,巧說妙諫。 [2]

在爭取到麵見太後機會後,觸龍先用緩衝法關切地詢問太後的起居飲食,並絮絮叨叨地與她談論養生之道,使本來“盛氣而揖之”、戒備心極強的“太後之色少解”。這樣,就從感情上消除了太後的逆反心理和敵對情緒,為進諫的成功拆除了第一道屏障。接著,觸龍用引誘法懇切地為自己的幼子舒棋請托,以期讓太後產生共鳴,從而引出她的心事。果然很快就勾起了太後的愛子之情。在她看來,觸龍簡直可以算得上是同病相憐的“知己”了。她不僅“笑曰”了,而且饒有趣味地與觸龍爭論誰更疼愛幼子的問題,開始毫不掩飾地向觸龍袒露心跡了。這就為下一步談論如何愛子的話題奠定了基礎。

觸龍抓住契機,引出太後愛燕後的話題。女兒遠嫁,長期不見,而出於一個君主的威嚴又不能提起,這是一個母親埋在內心的隱痛。有人提起,對太後是個釋放鬱結的機會,當然也願意聽了。左師說起燕後遠嫁,太後曾為她“泣”“哀”“思”,可每到祭祀卻祝:“必勿使反。”借此提出“父母一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命題。然後把太後為燕後長遠打算的愛與為長安君短淺計議的愛作比較,並由遠及近的提出帝王的子孫不是都不好,而禍及其身是因為“位尊而無功,俸厚而無勞”所致。最後直指“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與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話說到這裏,太後已心服口服了。左師勸諫的使命圓滿完成。他倆在長安君質齊問題上達成共識,心與心在同心點上重合了。

觸龍的諫說自始至終未有一語提及“令長安君為質”,而太後情不自禁地說出“態君之所使之”,同樣沒有直接說穿派長安君入質於齊的話,與觸龍的精彩說辭彼此配合,相映成趣。雙方心照不宣,達成默契,絲毫不顯馗尬。文末用“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作結,使首尾圓合,結構謹嚴,同時也增強了故事的喜劇色彩,彰顯了觸龍諫說的卓著成效。

觸龍的攻心術,使趙太後從抵觸到對撞再到接納最後到契合,始終未提長安君質齊這個話題。可聽了觸龍一席話後,太後主動要求觸龍派遣長安君使齊為質。看似無心插柳,實是以情一動人,這就是智者的風采與魅力。

參考資料:
1、黃亞琴,高尚義.說諫文中的雙璧——《鄒忌諷齊王納諫》與《觸龍說趙太後》賞析:《語文天地:高中版》,2007年第21期

原文《觸龍說趙太後》

[兩漢] 劉向

趙太後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後不肯,大臣強諫。太後明謂左右:“有複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麵。”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後。太後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竊自恕,而恐太後玉體之有所郤也,故願望見太後。”太後曰:“老婦恃輦而行。”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裏,少益耆食,和於身。”太後曰:“老婦不能。”太後之色少解。

左師公曰:“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竊愛憐之。願令得補黑衣之數,以衛王宮。沒死以聞。”太後曰:“敬諾。年幾何矣?”對曰:“十五歲矣。雖少,願及未填溝壑而托之。”太後曰:“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對曰:“甚於婦人。”太後笑曰:“婦人異甚。”對曰:“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後賢於長安君。”曰:“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左師公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後也,持其踵,為之泣,念悲其遠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豈非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太後曰:“然。”

左師公曰:“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為趙,趙王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曰:“無有。”曰:“微獨趙,諸侯有在者乎?”曰:“老婦不聞也。”“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豈人主之子孫則必不善哉?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而挾重器多也。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國,—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故以為其愛不若燕後。”太後曰:“諾,恣君之所使之。”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質於齊,齊兵乃出。

子義聞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親也,猶不能恃無功之尊、無勞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況人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