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賞析

此詩起筆四句,即以真形畫,疑畫為真,寫出乍見巫山屏風時的感受。接下來,“如有聲”、“如有情”,詩人由疑而入迷,竟從畫中聽出有聲,見出有情;可是轉眼間幻覺頓失——“徒盈盈”,眼前隻是一片寂靜——“何寂寂”,詩人複由迷而生疑;“高咫尺,如千裏”,原來隻是一幅畫,並非實景,詩人又由迷而悟。

然而,審美過程並沒有到此為止,詩人進一步對畫麵作了仔細觀照,“蒼蒼”以下六句,即隨著詩人視線的轉移,由遠而近,從大到小,有層次地展現出畫麵景物。正是在這一凝神觀照的過程中,由於畫麵的逼真,使詩人再一次心生幻覺,墜入迷境。把詩人審美過程中上述微妙而複雜的心理感受及其變化,表現得如此真切生動,是本詩最顯著的特色。

此外,詩中對畫麵景物的再現,純從實處著筆,但由於它是圍繞詩人的審美心理感受及其變化為中心而展開的,因而既給人曆曆在目之感,又毫無呆板瑣細之嫌,其中所隱含的美妙神話傳說,不僅極大地豐富了畫麵的內涵,更能激起人們美好的情感聯想。

參考資料:
1、王啟興 張金海.唐代藝術詩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9-30

原文《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唐代] 李白

昔遊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
疑是天邊十二峰,飛入君家彩屏裏。
寒鬆蕭瑟如有聲,陽台微茫如有情。
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
高咫尺,如千裏,翠屏丹崖粲如綺。
蒼蒼遠樹圍荊門,曆曆行舟泛巴水。
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
溪花笑日何年發,江客聽猿幾歲聞。
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