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中菊花意象應是詩人自況。
詩先寫“歎”的原因是“移時晚”。花草樹木都有自己的生長規律,菊花應在深秋開放,重陽節是賞菊的好時候。簷前的菊花因為移植的時間晚了,沒能趕上在重陽佳節引萬千人矚目的環境中綻放。
其後,“明日蕭條醉盡醒”,沒有了重陽佳節其樂融融的氛圍,賞花人的興致由濃轉薄直至曲終人散,你開的再絢爛多姿也沒有什麽用。
再寫“眾芳”被采擷,反襯甘菊不被用,更可歎。籬邊的野花被精心采摘,甘菊因為生不逢時,即使花蕾綴滿枝頭,非但不再會有人駐足欣賞,而且將敵不過要與殘酷風霜抗爭的命運。詩人在詩作中歎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時,實為歎息自己沒有機會為國家平定叛亂盡一份綿薄之力。杜甫飽讀詩書,有著高漲的愛國熱情,卻始終壯誌難酬。詩人豐富的生命體驗與磅礴的社會背景,時代背景縱橫交錯,抽象的情感經驗凝聚成菊花意象。“甘菊”有著極佳的藥用價值,卻不被人們所采摘,詩人滿腹經綸,卻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時晚”的結局,詩人與菊花有著相似的命運,菊花內蘊為詩人心內之象的寫照。
這首詩的尾聯“念茲空長大枝葉,結根失所纏風霜。”看似在嗟歎菊花長的枝繁葉茂,卻不能避免風雪寒霜的打擊,實卻從另一個側麵反映了菊花傲煞霜雪的氣概,襯托出了菊花高層次、高品味的風格美。不論現實多麽黑暗,政治多麽腐朽,社會多麽凋敝,杜甫決不在它麵前閉上眼睛,而是大膽地予以揭露,表示自己的態度,指出解決的途徑。
菊花的文化寓意與詩人的高尚情操相得益彰,菊花的頑強執著精神與詩人永不磨滅的意誌交相輝映,而菊花的審美意蘊也正與詩人敢於麵對現實的勇氣和不屈不撓的意誌相映成輝。
- 參考資料:
- 1、夏征農 等.辭海(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