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檀道濟故壘》賞析

詩人見到檀道濟故壘,回想檀道濟被枉殺一事,頓生感慨,故首兩句即以“萬裏長城壞,荒營野草秋”傷之,對檀道濟的無罪被殺這一深悲極痛之事一掬同情之淚。然雖傷之,亦含讚頌景仰檀道濟之意,此從將檀道濟比喻為巍巍萬裏長城可見。這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發其沉痛情感。次句“荒營野草秋”,以眼前荒涼蕭條之景寄托其悲涼沉痛之思。由於詩人心頭別有一層現實的淒楚哀感在,因此一登舊壘,便有一種特殊的敏感,數百年前遭冤被害者的憤怒的抗議聲立即在耳際回響。這種曆史與現實在心頭的交感共鳴,不是說明詩人的曆史意識特別強烈,而是說明詩人需要借助曆史來抨擊現實,抒發積憤,悼念友人。詩人的友人王叔文是中唐的政治家。在唐順宗支持下,他主持永貞革新,興利除弊,曾使“人情大悅”。後來不幸被憲宗“賜死”。詩人認為這也是自壞長城。三,四兩句化用民謠入詩。據作者自注: “史雲:當時人歌曰‘可憐《白符鳩》,枉殺檀江州。‘”檀道濟的被殺,盡管宋文帝給他羅列了一大堆罪狀,但曆史是公正的,人民的同情在遭冤者一邊。這首民謠就是最好的證明。

全詩的言外之意是說,對於王叔文的無罪被“枉殺”,曆史也會作出公正的判別,人民的同情也在王叔文一邊。借古人的酒杯,澆心中的塊壘,而又妙在不肯說破,遂使全詩意蘊深厚,寄慨無窮。

參考資料:
1、吳在慶編選.劉禹錫集:鳳凰出版社,2014.10:第146-148頁
2、霍鬆林主編.曆代絕句精華鑒賞辭典: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505頁

原文《經檀道濟故壘》

[唐代] 劉禹錫

萬裏長城壞,荒營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猶唱白符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