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最高樓》譯文及注釋

譯文
尖峭的山城,崎嶇的小路,以及插在城頭的旌旗都暗自發愁。就在這樣的地方,孤孤單單、若隱若現地聳立著一座飛騰的高樓。
雲霾隔斷連綿的山峽,群山如同龍虎在靜臥;陽光映照著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黿鼉在浮遊。
扶桑西端的樹枝遙對山峽的斷石,弱水東來的影子緊接長江的流水。
拄著藜杖感歎世事的人究竟是誰?血淚飄灑空中,就在我滿頭白發回顧的時候。

注釋
餘英時《唐詩選》:城依山建築(《上白帝城》所謂“城峻隨天壁”),沿坡向上築到山頂,過了山頂又沿坡向下,所以有“尖”處,“城尖”就是山尖。城尖兩邊的城頭走道是傾仄(斜)的。旌旆:旌旗,旆(音佩),本義為古代旐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飄帶。
蕭滌非注:縹緲,高遠不明之貌。樓高勢若飛,故曰飛樓。
坼(chè),裂縫。霾(mái),指雲色昏暗。龍虎臥,形容峽坼雲霾。
日抱:指日照。黿(yuán):大鱉;鼉(tuó):鱷魚。
扶桑,見《說文》:“扶桑,神木,日所出也”。斷石,指峽坼。
杖:拄(杖)。藜:用藜莖製成的手杖。誰子:哪一個。
泣血:形容極度哀痛,語出西漢李陵《答蘇武書》。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226-227
2、丁寧 .杜甫七律全注 :北京大學 ,2012 :124-125

原文《白帝城最高樓》

[唐代] 杜甫

城尖徑昃旌旆愁,獨立縹緲之飛樓。
峽坼雲霾龍虎臥,江清日抱黿鼉遊。
扶桑西枝對斷石,弱水東影隨長流。
杖藜歎世者誰子,泣血迸空回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