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浣溪沙》為抒寫離情別緒的詞作。芬芳雅致,又無處不顯露出自己的思念關懷。“記綰長條欲別難”,描寫昔日分手時的情景,你我在離別之時,楊柳依依,難舍難分。在古代,柳這個意象經常出現在描寫離別場景的詩詞中,例如“上馬不促鞭,反折楊柳枝,碟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曆代文人墨客之所以在送別時折柳寫柳,是因為“柳”與“留”諧音,因而“折柳”相留,從而表達出情真意切的惜別之情。
“欲別難”寫出了古人所處的環境與條件之艱苦,由於交通不便,人們在離別之後,往往是音容杳然。甚至到死也難以再見上一麵.因此古人在離別時通常會黯然神傷,難舍難分。
“盈盈自此隔銀灣”緊承上句,將自己和戀人比喻成牛郎織女,從今天起我們就要天各一方,中間的距離就如同隔著銀河般難以跨越。然而,牛郎和織女還能夠在每年的七夕相聚於鵲橋之上。可是自己和戀人這一別很可能就是永別。所以納蘭發出了“便無風雪也摧殘”的慨歎。意思是說,這樣的煎熬即使是沒有無風雪催逼的好時光,也依然是惆悵難耐。
綜其上片,雖為寫柳,卻借景寫人,感歎世事時光的無常。
“青雀幾時裁錦字”,青雀就是青鳥,相傳是西王母的信使。“錦字”是一個典故,出自《晉書·竇滔妻蘇氏傳》:竇滔在苻堅做秦君主時任秦州刺史,後來被貶官到了流沙縣,他的妻子蘇氏十分想念他,就織錦為《回文旋圖詩》以贈他,後人常用來比喻妻子懷念丈夫。這句表達出詞人日日期盼妻子音信到來的急切心情。
“玉蟲連夜翦春幡”古代立春之日剪有色羅、絹、紙為長條狀小幡,或掛在樹梢上,或戴在頭上,以示迎春。結合開篇的“記綰長條”我們能夠得知,此時詞人已經與戀人分開將近一年了,然而信使始終沒有帶來戀人的書信、排解詞人的相思之情,所以他隻能幻想遠方的戀人正在燈下剪裁著春幡。
但是尾句“不禁辛苦況相關”卻讓所有美好的願望都落空了,仿佛讓人突然從雲端跌落,心緒憂傷彷徨、幽擾縈懷,難以排遣。你是否經受得住離愁別緒之苦,是否能不為海角天涯失落惆悵、憂傷縈懷?
全詞精於用典,纏綿淒婉,一往情深。
- 參考資料:
- 1、(清)納蘭容若著;聶小睛編.納蘭詞:中國華僑出版社,2014.02:第2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