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過嶽陽樓作》賞析

上片寫詞人登樓背景和樓上初見時的景致。開頭“湖海”二句,從自身落筆。橫空而起,抒發詞人湖海飄泊和懷才不遇的感慨,詞人曾在《請說歸休好》詩中吐露過脫離官場的複雜心情:“請說歸休好,從今自在閑。”又說:“田間四時景,何處不開顏?”這種宦海浮沉而今欲歸休的感受,貫穿全篇,使這首境界闊大、宏麗的詞作中帶上沉鬱的格調。“西風千裏,送我今夜嶽陽樓。”承上意寫經過長途的江麵飄蕩,終於來到了遊覽勝地嶽陽樓上。“日落”三句,詞人縱筆直寫登樓遠眺的景色:蔚藍的天空,萬裏無雲,夕陽斜照在廣闊的洞庭湖麵上,波光粼粼;沅水、湘水相匯處的兩岸草木,呈現出一片蔥綠的春色,再看那湖中君山的暮靄雲霧,四周縈繞。這些自然景色,引起詞人內心的深長感觸,思緒翻騰,頗難平靜。“徒倚欄幹久”二句,從傍晚到月夜的時空轉換,更深一層地刻畫詞人倚欄凝思的種種意緒,而含蓄的筆墨又為下片直抒胸臆積蓄了情勢。

上片尾句承上啟下,既收住了上片的寫景,也開啟了下片的抒情,為後文直抒胸臆營造了一個富含情味的環境。

下片首句描寫嶽陽樓的雄偉景色。“吞”意在表現嶽陽樓視野的開闊。“隘九州”,點明嶽陽樓位居國內險要的地方。見到如此壯景,詞人反問:“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疑問中不掩讚譽,認為人世間的一切好處,都比不上此處的景色。“欲吊”句寫詞人對曾流放此地的詩人、政治家屈原的憑吊。詞人欲要憑吊屈原,卻“無所”可吊,詞人不知道屈子沉水處,雖然心有遺憾、慚愧,但看到“漁兒樵子”不免慶幸,屈原死前與漁夫有過對話,便猜想他們可能懂得屈原離憂。詞人因屈原的“離憂”而聯想到自己懷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賢明的君主可以發現並重用自己,所以有了“回首叫虞舜”。但是除了滿山開得正豔的杜若花外,沒有任何人回答他的苦苦呼喚。其中花開爛漫的美景反襯出詞人心境的悲涼。

詞中上片寫登臨嶽陽樓,並讚賞嶽陽樓的美景。下片接著寫雄美之景,並由此聯想到屈原的離憂來抒發自己心中的哀愁。結尾他喊出了自己渴求被遇的心聲,最後卻以無聲的景語默默作結,仿佛是給詞人的淒涼回答。整首詞在滿含豪氣的描寫中,夾雜欄杆拍遍卻無人會得的心酸,複雜的情感使詞情波瀾起伏。

參考資料:
1、劉默,陳思思,黃桂月編著.宋詞鑒賞大全集 下: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9:第459-460頁
2、唐圭璋.《唐宋詞鑒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年版,第1455-1457頁

原文《水調歌頭·過嶽陽樓作》

[宋代] 張孝祥

湖海倦遊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裏,送我今夜嶽陽樓。日落君山雲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徒倚欄幹久,缺月掛簾鉤。
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沉累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回首叫虞舜,杜若滿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