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賞析

這首詩首聯以駿馬讚揚漢武帝之武功,中間兩聯寫漢武帝好聲色、求神仙、戀女色,以體現其欲望頗多,尾聯謂蘇武年老歸國,武帝已逝,拜渴陵寢,風雨淒淒。這首詩綜合使用了傳統的賦、比、興手法,借詠漢武帝的功過,在象征和隱寓中抒發了作者對唐武宗的影射式的批評,句句用事,事有出處,字斟句酌,個個到位,達到了典麗、凝練、形象、雋永的藝術高度。

“漢家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詠漢武征討大宛,出使西域,不僅獲取了“蒲梢”千裏馬,在長安郊外到處都種上了從西域進貢來的石榴、苜蓿——這好比武宗皇帝抗擊回鶻,迎接太和公主歸國,又誅殺了昭義叛將劉稹等一樣,均可算得上是名動朝野,“武功”堪誇。

“內苑隻知含鳳嘴,屬車無複插雞翹。”說漢武一味地愛打獵,弓弦斷了,就將西海國獻來的用麟角和風喙煮成的“續弦膠”拿來,用嘴濡濕粘好再射;經常微服私遊,不用插。雞翹”標誌的隨從車隊陪駕,而屢冒風險——這又和武宗迷戀遊獵,荒廢政事,如出一轍。

“玉桃偷得憐方朔,金屋修成貯阿嬌。”感歎漢武空好神仙,重色輕才,不愛惜東方朔般的賢士,卻隻知寵愛陳阿嬌之類的後妃,發展到了“金屋貯美女,窺桃餓賢才”的不公地步;這和武宗不認真求賢致治,崇信道士趙歸真,寵嬖王才人等宮嬪非常相似。

“誰料蘇卿老歸國,茂陵鬆柏雨蕭蕭。”總承上意作結:等到在匈奴持節牧羊十九載的忠臣蘇武回到長安,奉旨哭祭長眠茂陵的漢武帝時,一切都成過去,連武帝陵塚上的鬆柏也在秋雨蕭蕭聲中,散發出無盡的惋惜和哀愁;從李商隱的角度看問題,同樣是想說:我丁母憂剛回京不久,武宗皇帝就大駕歸天!從此國家和個人的前途都令人悵望灑淚,憂心忡忡了。

這首七言律詩綜合使用了傳統的賦、比、興手法,借詠漢武帝的功過,在象征和隱寓中抒發了作者對唐武宗的影射式的批評;句句用事,事有出處,字斟句酌,個個到位;確實達到了典麗、凝練、形象、雋永的藝術高度;加之作者采用了“六二格”結構:即前六句分別敘說漢武帝的生平盛事,一氣敷陳,不著議論,後二句掉筆收結,惋歎不盡而議論自出。

這種用七言律詩敘述評論人物事件而不顯呆板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對所詠和所影射的曆史人物認識深刻,了解透徹,加之有用典妥貼筆力扛鼎之功,所以第七句“誰料蘇卿老歸國”,從“實”事轉筆,轉得平地波瀾,起伏有力,真正起到了一筆抹倒英雄,頓使江河繞道的作用,再用“茂陵鬆柏雨蕭蕭”一句景句虛結,這種高妙的“轉合”手法,自然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回味和聯想。至於一、二句用“三肴”韻部的“梢”、“郊”,而四、六、八句用“二蕭”韻部的“翹”、“嬌”、“蕭”等韻字,應當看作是晚唐語音變化,李商隱等名家有意擴大律詩理論上的“首句鄰韻可通”的範圍,為合韻寫詩作詞創造先例的一種貢獻,不必認為是“出韻”。

參考資料:
1、陽光.中國山川名勝詩文鑒賞辭典: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232-233

原文《茂陵》

[唐代] 李商隱

漢家天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內苑隻知含鳳嘴,屬車無複插雞翹。
玉桃偷得憐方朔,金屋修成貯阿嬌。
誰料蘇卿老歸國,茂陵鬆柏雨蕭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