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登多景樓》賞析

詞的上闋領起於登樓所見的蕭索秋景。“寒眼”並非冷眼,而是“眼寒”,是冷落的景物使眼睛生出寒意,其實就是心寒、情寒。“亂空闊”初看頗不合情理,因為“亂”似乎與空闊關係不大。詞人借秋天的背景將“亂”字與落葉相結合。秋天到來,落葉處處,使空闊的江天看起來零亂而蕭條,如此理解,“亂空闊”自然就合情合理了。而蕭條的愁情是由蕭條的秋景引起。所以詞人雲“客意不勝秋”。不過詞人並沒有繼續這種低沉的情緒,而是強行振作,越是愁恨低回,他越是要“強呼鬥酒,發興特上最高樓”,這顯示了他的倔強和自信。在詞人這種精心設計中,他在“最高樓”上目睹了“江山圖畫”的可舒可卷,聽到了長江波濤洶湧中的“龍魚悲嘯”,並無餘暇顧及小家子氣的“詩愁”。可是,江山雖然壯美,卻擋不住南宋國勢日漸衰微。詞人雖然倔強,壯誌仍然難酬,此時的豪情,壯則壯矣,而悲憤卻是掩在深處抹不去,勉強的豪情無法長久。當強提的那口硬氣逐漸消退,一陣秋風秋露,此時詞人寒意頓生,情緒再次低沉下來。

下闋抒情。在情緒跌宕起伏的登樓“望神州”之後,詞人忽然有所悟繼而感歎。國勢衰微,有誌者理應報國,可像詞人這樣的智勇雙全人士卻報國無門。他為此憂憤白頭,平生的抱負理想、壯誌豪情,隻剩下今時的失落黯然。時光流逝,詞人垂垂老亦,他壯誌難酬。念至於此,詞人雖不甘心,卻也無可奈何,隻有“此意仗江月,分付與沙鷗”,陪伴他的隻有江月和沙鷗。情緒承接上闋結尾處的低回,顯得不平、無奈、淒涼。

整首詞氣象闊大,語意爽直,悲壯激越,在曆代登樓作品中別具一格。

參考資料:
1、薑鈞編.宋詞大鑒賞:外文出版社,2012.05:第309頁

原文《水調歌頭·登多景樓》

[宋代] 楊炎正

寒眼亂空闊,客意不勝秋。強呼鬥酒,發興特上最高樓。舒卷江山圖畫,應答龍魚悲嘯,不暇願詩愁。風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憐報國無路,空白一分頭。都把平生意氣,隻做如今憔悴,歲晚若為謀。此意仗江月,分付與沙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