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萬裏陰山萬裏沙》賞析

這是一首邊塞行吟詠歎的詞,表達了詞人在荒涼的異地對人生的哀憐,也透露出納蘭性德自身對於官場的厭倦。這出使的幾個月,納蘭性德的大部分時間都在這天之涯度過了,麵對著連綿的陰山與漫天的黃沙,滿頭青絲怎能不迅速花白。於是睡夢之中不免魂飛故裏,重又看到了家中金碧輝煌的屈戍。恍惚中,頭戴玉鴉叉的妻子在緩緩地展開畫軸(或許那上麵正畫著她日夜所思之人),那花容似乎因思念瘦損了很多,令人油然生出憐惜之情。

詞中第一句中“陰山”一方麵是實指,即是如今也能一睹的陰山,但古代詩詞中經常使用這一形象,它已經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內涵。如南北朝著名民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蒼穹,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又如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它是漢胡分別的地理標誌,中原與蠻荒的分野處,文明與野蠻的交匯點,也因此,在這兒的讀書人,尤其是漢文化影響下的讀書人,都會有一種極強烈的失落感,無端而起悵惘,這是一種喪失歸屬感的表現。這是納蘭性德每次出使途中所寫詞中典型的心理。

上片寫現實邊塞之景,下片寫夢中家居之景。閱讀這首詞時,納蘭的情之真、意之切如在目前。邊塞詩詞屬於古代詩詞的一個支流,邊愁主題則屬於悲一類,納蘭性德這首邊塞行吟詠歎的《浣溪沙》,也屬於這類。 [4]  詞通過刻畫“北風”“北煙”“戌壘”“斜日”等邊塞之景,將塞外的荒涼和詞人內心的淒愴合二為一,淒涼中透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

參考資料:
1、(清)納蘭性德著;聶小晴,青豆主編,一生最愛納蘭詞 最全集 超值白金版,中國華僑出版社,2011.09,第124頁
2、徐燕婷 朱慧國.納蘭詞評注:上海三聯書店,2014-1:53

原文《浣溪沙·萬裏陰山萬裏沙》

[清代] 納蘭性德

萬裏陰山萬裏沙。誰將綠鬢鬥霜華。年來強半在天涯。
魂夢不離金屈戌,畫圖親展玉鴉叉。生憐瘦減一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