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聯用明快的色調,簡潔的筆觸,勾畫出一幅春郊送別圖。這兩句詩不隻是寫景而已,它還交代了送行的時間、環境,渲染了離別時的氛圍。
頷聯,雲霧繚繞的九華山路旁,寺宇時隱時現。“九華山路”暗示裴坦的行程。眼前綠水環抱的青弋江村邊,春風楊柳,輕拂橋麵。青弋江在宣城西,江水紺碧,景色優美。“清弋江村”,點明送別地點。“雲遮寺”,“柳拂橋”,最能體現地方風物和季節特色,同時透出詩人對友人遠行的關切和惜別時的依戀之情。這裏以形象化描繪代替單調冗長的敘述,語言精煉優美,富有韻味。兩句一寫山間,一寫水邊,一寫遠,一寫近,靜景中包含著動態,畫麵形象而鮮明,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以上四句通過寫景,不露痕跡地介紹了環境,交代了送行的時間和地點,暗示了事件的進程。
頸聯敘寫行者與送行者的不同心境。“的的”,是鮮明的樣子。裴坦剛中進士不久,春風得意,躊躇滿誌,像鴻雁那樣展翅高飛。所以,盡管在離別的時刻,也仍然樂觀、開朗,而詩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與好友離別,臨歧執手,更覺“心搖搖然如懸旌而無所終薄”(《史記·蘇秦傳》),一種空虛無著、悵然若失的感覺油然而生。
尾聯把“送裴坦”和自己將要“赴官歸京”兩重意思一齊綰合,兩人原來是一起從京城到宣州任職的,此時卻不能一同回去了。在這風光明媚的春日裏,詩人隻身回到京城以後,將會感到非常寂寞的。
後麵四句,借助景色的襯托,抒發惜別之情,更見詩人的藝術匠心。
全詩寫山水有遠有近,抒情有虛有實,以江南美景反襯人物的滿腹愁情,情韻悠揚,風華流美。
- 參考資料:
- 1、《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1073-107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