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裏》創作背景

此詞《總案》與《編年錄》失載,朱本、龍本未編年。蘇軾凡秋中為客者七,惟公元1085年(元豐八年乙醜)由常州赴登州,九月經楚州遇大風一次,最與此詞相符。《與楊康公三首》其三寫於赴登州途中,雲:“兩日大風,孤舟掀舞雪浪中,但闔戶擁衾,瞑目塊坐耳。楊次公惠醞一壺,少酌徑醉。醉中與公作得《醉道士石詩》,托楚守寄去,一笑。某有三兒,其次者十六歲矣,頗知作詩,今日忽吟《淮口遇風》一篇,粗可觀,戲為和之,並以奉呈。”又,《書遺蔡允元》:“仆閑居六年,複出從士。白六月被命,今始至淮上,大風三日不得渡。”這與詞中“秋風來萬裏”、“羈舍留連”甚合,故編元豐八年乙醜(公元1085年)九月,作於楚州。

參考資料:
1、譚新紅,蕭興國,王林森編著.《蘇軾詞全集 匯編匯評匯校》:崇文書局,2011-12:第229頁

原文《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裏》

[宋代] 蘇軾

昨夜秋風來萬裏。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羈舍留連歸計未。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