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詩八句可分為兩層,都圍繞“還”字來寫。前四句寫還山的原因,後四句設想還山後的情景。
詩的開頭兩句說山中帶出信來,告訴詩人眼下已是耕種時節。“昨日”,不一定是確指,也可能是前些日子。不說故友捎信而說“山有信”,是一種委婉的說法,同時引出下文“還山”。隱居山中,時而讀書,時而就種,魏晉以來一些隱居以求其誌的士人們常常以這種方式生活,故信中以“耕種時”相告,催還之意自在其中。次兩句緊承前兩句,直接點出催還之意。“怪我還山遲”,乃是山中故友即“杜陵叟”“遙傳”來的意思,用“遙傳”,用“怪”,可見山中故友盼歸之切,也看出詩人與他的情誼,故而不可不還。以上四句敘述,說自己當從速還山。
以下四句寫還山後的情景,為詩人的設想。“獨向潭上酌,無人林下期”,“潭上“林下”為高冠潭口的環境,“酌”和“期”為隱居之地的生活內容,說“獨”,說“無”,可見詩人別弟還山後的孤獨,其中透露出兄弟之間的深情。這兩句雖是對別後情景的設想,但詩人也許在以往的山間生活中對此早有體驗,因而不忍便與兄弟分別,“還山遲”的原因也許主要在於此。詩的最後兩句仍設想還山後思念弟弟時的情景。“憶汝處”的“處”字,有彼時彼地之意。當詩人還山後想起弟弟的時候,既不能與弟弟同去潭邊飲酒,又不能與弟弟攜手林下同遊,隻能“閑臥對鸕鶿”,難以排遣的思念,難以割舍的留戀即在這一生活細節中含蓄地表現出來,不忍分別之情也就在其中了。也有人以為這後四句是轉述杜陵叟的話,說杜陵裏獨處山間,如何思念詩人,如果這樣理解,那麽此篇便主要是寫“杜陵叟”,似與別弟的意義不合。
這首詩寫得極為平淡自然,很適於表達山問閑居情趣。而平淡自然中義含不盡之情。詩的前半寫不得不歸,後半寫不忍便歸,把故友之情、兄弟之情都表現得很含蓄,很真切。
- 參考資料:
- 1、張桂麗,岑參《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重讀[J],《古典文學知識》,2009.06
- 2、高光複.高適岑參詩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