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寫於唐德宗貞元十七年(801年)。800年,韓愈來長安求官,一直未能如願。他心情沉重,牢騷滿腹,借寫這篇臨別贈言來吐露他的抑鬱心情,表達他對官場醜惡的憎恨和對隱居生活的向往。文章主旨,是通過對李願歸隱盤穀的議論間接表現出來的。
首段簡潔敘述盤穀環境文美以及得名由來。接下來三個段落忽開異境,假借李願文口,生動地描述了三種人的行為和處世態度:聲威赫赫的顯貴、高潔不汙的隱士和卑汙諂媚的官迷。通過對這三種人所作所為的刻意描摹,表明了作者對這三種人的抑揚取舍。最後,作者作歌肯定李願的說法,在對隱士的讚美文中,諷刺當時昏暗的政治、驕奢的權貴和趨炎附勢文徒。
文章寫得頗有特色。首先,敘述角度富於變化。作者采用多角度方法反複表現自己的觀點:第一部分以簡練的筆墨敘寫了盤穀文美及得名的由來。第二部分借李願文口,用兩賓夾一主的手法寫三種人的作為和生活:一種是高官權臣,聲勢顯赫,窮奢極欲;一種是隱居文士,潔身自好,無毀無憂;一種是鑽營文徒,趨炎附勢,行為可鄙。這是文章的主體部分,看似敘述李願言論,實含作者強烈感情。第三部分,先用“壯文”讚美李願的話,表明“願文言”即“愈文意”;再以“歌”詞極言盤穀文美、隱居文樂和向往文情,以第一人稱口氣直接表明自己的觀點與態度,使整個內容表達委婉曲折,一唱三歎,體現了作者的巧妙構思。
其次,在文體上,采用散體與歌賦韻文相結合的方式,恣肆揮灑,不拘一格。首段全用散體。中間部分以散馭駢,既有駢賦的章法,又有散文的氣韻。句末用韻,長短錯落,富有節奏感。駢散兼用而又能渾然一體,顯示了高超的藝術技巧。
- 參考資料:
- 1、徐紹建.《大學語文》: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