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太史公司馬遷說:學者多稱讚五帝,久遠了。然而最可征而信的《尚書》,記載的獨有堯以來,而不記載皇帝、顓頊、帝嚳。諸子百家雖言黃帝,又涉於神怪,都不是典雅之訓,所以當世縉紳們都不敢說,不可以取以為證啊。孔子所傳的《宰予問五帝德》及《帝係姓》,雖稱孔子所傳,但儒者懷疑不是聖人之言,所以不傳以為實。我曾經西至崆峒山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處,北到黃帝堯舜之都涿鹿,東到海,南到江淮,我所經曆的地方,所見過的長老,往往稱頌黃帝堯舜的舊績與其風俗教化,固來與別處有所不同。那麽別的書說到黃帝的,也或者可以為證。總之,大要不背離《尚書》所記載的接近這些。我看《春秋》《國語》,這兩篇發揮闡釋《五帝德》《帝係姓》很彰著。顧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傳講。這兩篇所發揮闡述得很顯著,驗之風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都是事實,一點也不虛。況《尚書》缺亡的內容多了,豈能因為它缺亡而算了呢?它所遺失的,像黃帝以下的事情,就時時見於其他的傳說中,如百家《五帝德》之類,都是其他學說。有怎麽可以因為縉紳難言,儒者不傳,而不選取了呢?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的人,不能擇取。而淺見寡聞者本來就難為它講說。我按照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次序,選擇其中語言比較典雅的。所以寫成本紀的開頭。
注釋
《尚書》:即《書經》,簡稱《書》,我國最早的史書,是有關堯、舜、禹史事和商、周帝王言論及文告的曆史文獻匯編。
百家:《漢書》卷三?《藝文誌》記載有《百家》篇三十九卷。一說為諸子百家。
雅:正確。馴:通“訓”,準則。事有所依,文辭又美,也就是有規範的意思。
薦紳:即縉紳,有官職或作過官的人。縉:插;紳,大帶。古時官員腰係大帶,上插笏版(上朝用的記事手板)。
《宰予問五帝德》、《帝係姓》:《大戴禮記》和《孔子家語》中均收有這兩篇文章。
空峒:山名,傳說是黃帝問道於廣成子處,在今甘肅省平涼市西。峒,音tóng。
指《宰予問五帝德》、《帝係姓》等上古文字寫成的典籍。
顧弟:隻不過。弟,同“第”。
見:音xiàn,通“現”。表見:記載。虛:虛妄。
書缺有間:《尚書》缺亡,空白很多。
軼:音yì,通“佚”,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