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章結構上來看,全文可以分為4部分:
Part1,由前兩個自然段組成。
指出當今天下的基本形勢和執政的基本原則,接著提出了基本政策。
按逆向思維來分析,似乎小皇帝的某些作為讓老丞相有些不滿,結合曆史上的情況,應該與劉禪偏信宦官有關。於是開宗名義,告訴小皇帝應該端正態度,內外一體。
《英雄誌》22卷第九章《天之曆數在爾躬》中曾對一國興衰發表過一些看法,似乎是暗合此處的,茲錄於此:
“欲知一國之興衰,必先觀何處?觀一物,必先觀其內。何為一國之內?為百姓。何為百姓之內?為法製風氣。那法製風氣之內呢?天下之風氣,必起於天子。那天子之內呢?還有什麽?私心。天子的私心都藏於何處?這帝王私心之所在,便在後宮。那兒有他最心愛的人,故而在他心中的份量,足與天下等值。”
<Remark>在帝製獨裁體製下,在家天下,以倫理學為執政理論基礎的執政機製必然受皇帝的後宮影響極大。遠如呂後、武則天,近如慈禧。
Part2,第3、4、5自然段。
告訴小皇帝可以依靠誰,文官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武將是向寵。同時告訴小皇帝一般人別信他,都是小人,來禍害你的。
<Remark>往好的方向來說,這是在向皇帝推薦優秀幹部;反過來也可以說你是在結黨,是否營私待定。
Part3,第6、7自然段。
可能諸葛亮也意識到上麵的語氣不太合適,有點像老爸教訓自己的兒子,雖然叫你相父,你也別當真啊!而且在人事方麵有點搞黨爭的嫌疑,於是開始打苦情牌,追溯自己與老皇帝的關係,這些都是老皇帝讓我告訴你的!
<Remark>確實是用心良苦,不過小皇帝完全可以這樣想,“媽的,這老東西又拿我死去的老爹來壓我!”
Part4,第8、9自然段。
說的差不多了,該結束了。要出征了,向小皇帝立個軍令狀,也再次告誡小皇帝要聽人勸吃飽飯,要有主見。
<Remark>羅裏吧嗦,絮絮叨叨,保姆真不是好當的啊。
整體感知:
本文言辭懇切,將軍國大事、執政原則都非常清晰地表述出來,可以說是手把手地在教小皇帝。但是通篇都在說自己要報先帝知遇之恩,眾將士也是為了報先帝知遇之恩,似乎忽略了小皇帝的個人感受。如果他所用的人都隻是衝著自己老爸的麵子給自己幹活,並不怎麽真心服自己,估計他幹起來也不會怎麽樂意。雖然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社會總是要推崇下先帝,但也不能這麽幹啊,再怎麽孝順,也得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啊,康熙、雍正、幹隆莫不如是,並不是一定要用先帝的臣子才能保證國家興旺、政治穩定。所謂“江山代有人才出”,或許正是諸葛亮對人才梯隊建設的忽視,導致了三國後期蜀國再無傑出之士可用。
另外,本文中似乎隻是泛泛地進行告誡小皇帝要親賢臣遠小人,並沒有提出什麽具體的政策,更沒有告訴小皇帝如何自己去發現人才,隻是說“看看,這幾個人都是先帝給你選的,你要聽他們的話哦”。這就略顯扯淡了,不談人才的標準,這就導致,小皇帝若非天賦異稟,不懂潛規則的話,將永遠無法自己發現真正需要的人才。
綜合來看,這個真是“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