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 / 前出師表》賞析

《出師表》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複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誌,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親賢遠佞,以完成“興複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北定中原”的堅強意誌和對蜀漢忠貞不二的品格。

三國鼎立形勢形成後,中原的曹魏實力最強,蜀漢的實力最弱。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了鞏固的統治地區,有了政治鬥爭的立腳點。為了“北定中原”,“興複漢室”,諸葛亮一方麵率兵親征中原;另一方麵對內政提出積極建議,主張“開張聖聽”、賞罰嚴明、謹慎用人。他的這些主張是針對當時蜀漢統治的時弊而發的。做為一個政治家,能夠分析、認識社會現實,並有針對性地提出醫治方法,表現了他的政治才能。由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到,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並不完全是出於回報劉備“三顧”的恩遇,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恢複漢室”的政治抱負。他憂心國事,鞠躬盡瘁的忠忱,正是他實現其政治抱負的表現。這是曆史上的政治家諸葛亮的可貴之處。

諸葛亮的政治抱負是有著很大的階級局限的。這首先表現在他的“興複漢室”的政治理想上。東漢統治者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才激起廣大農民階級的反抗和鬥爭,最後形成各地軍閥稱雄割據的鬥爭形勢。諸葛亮不顧這種現實,強調“興複漢室”,這正是他的封建正統思想的表現。在諸葛亮看來,隻要最高明統治者是個姓劉的,就可以天下太平,這是曆史唯心主義。

文章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先帝創業未半……可計日而可待也)包括五個自然段。文章分析了“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形勢,並據此提出了改革時弊,勵精圖治的建議。對形勢的分析,是他提出建議的基礎。雖然話不多,卻很重要。接著提出了對內政的建議:第一項建議是“開張聖聽”,作者指出,蜀漢的形勢雖然“危急存亡”,但先帝所遺老臣中,“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隻要能“開張聖聽”,就可以發揮這些人的積極作用,鞏固、發展蜀漢政權。第二項建議是賞罰嚴明,“宮中府中,俱為一體”。第三項建議是“親賢臣,遠小人”,因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而“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這條建議,是漢室興衰的曆史經驗的總結。

第二部分(臣本布衣……不知所言)包括四個自然段。文章敘述了作者二十年來以身許國的經過,表露出作者勤於國事,鞠躬盡瘁的一片忠忱;以使後主體念創業的艱難,從而發憤圖強,振興蜀漢天下。在敘述二十年的經曆之後,作者又講到劉備對他的囑托和他自己受托的心情,表示了自己出師北伐的決心,最後再次囑咐後主要“自謀”、要“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表現了作者臨出征時,對後主的無限依戀。

由於此文是奏章,內容是諸葛亮出師伐魏前向劉禪陳述意見,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張,因此全文以議論為主。由於諸葛亮要讓劉禪知道創業的艱難,激勵他立誌完成先帝未竟的大業,因而文中兼敘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隨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許國的經過。又由於諸葛亮對劉氏父子無限忠誠,披肝瀝膽相待,因而言詞充滿著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具體地說,前部分重在曉之以理,後部分重在動之以情。總的是以議論為主,融以敘事和抒情。全篇文字從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此文的語言最顯著的特點是率直質樸,表現懇切忠貞的感情。前人特別指出在六百餘字的篇幅裏,先後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報先帝”“忠陛下”思想貫穿全文,處處不忘先帝“遺德”“遺詔”,處處為後主著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興複漢室”的大業。全文既不借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話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長輩的口吻。清朝丘維屏說“武侯在國,目睹後主聽用嬖昵小人,或難於進言,或言之不省,借出師時叮嚀痛切言之,明白剴切中,百轉千回,盡去《離騷》幽隱詭幻之跡而得其情。”屈原是在遭讒毀、被放逐的處境中寫出《離騷》的,因而采取幽隱詭幻的表現手法。諸葛亮處境跟屈原正相反,但《出師表》感情充沛的特點和所表達的忠君愛國之情卻是一脈相通的,率直質樸的語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內容統一的。此文多以四字句行文,還有一些整齊工穩的排比對偶句式,如“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體現了東漢末年駢體文開始興起的時代風尚。此文有大量合成詞,是出於諸葛亮的首創,不少詞經諸葛亮的提煉,後來都用為成語,如“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作奸犯科”“苟全性命”“斟酌損益”“感激涕零”“不知所雲(言)”等。

參考資料:
1、吳建國.詩神的回眸·中國古代卷[M].長沙:中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8(11):155-156.
2、方春榮.出師一表真名世——諸葛亮《出師表》賞析[J].秘書工作,2006(1):39-41.
3、袁行霈.曆代名篇賞析集成(上).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8(12):362-365.
4、羅超.《出師表》賞析[J].雲南檔案,2015(10):22-23.
5、董樹榮,傅建芬.前《出師表》賞析[J].領導之友,2014(4):59-60.
6、韓克亮.情理交融的傳世佳作——《出師表》賞析[J].初中生輔導,2002(4):25-26.

原文《出師表 / 前出師表》

[兩漢]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誌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誌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谘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谘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嚐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谘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複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複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谘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