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壇歌寄元逸人》賞析

這是杜甫寫給其好友元逸人(元丹丘,隱道士)的詩,前幾句用典終南山東蒙峰和《抱樸子》、《神仙傳》、《述異記》等典籍中的意象,描述玄都壇的景色,讚揚元逸人的修行;末四句稱其道行之高,超塵脫俗,服芝草琅玕等仙家之食,居在高垂鐵鎖的仙人之居,處於福地逍遙自得。

全詩自始至終圍繞隱士元逸人居處著筆,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獨在陰崖結茅屋”。巍巍的秦嶺子午穀崖上,孤零零地立著一間用茅草結成的小屋。這就是詩主人翁、隱士元逸人的住房。其特點是“孤”與“陋”。離群索居,一茅屋,一簞食,一瓢飲,隱士生活之情態畢露。

第二部分:玄都壇景。青石鬆風寒,子規夜啼欲裂竹,王母畫下雲旗翻。這裏離人寰遠了,盡管“青石漠漠常風寒" ,但離仙境近了;還有徹夜子規啼,感動得山竹都裂了,白晝更有一種叫作王母使者的神鳥從雲間翻飛而下,通仙界報消息。相傳蜀帝杜宇禪位隱入西山後,他的靈魂化成杜鵑(子規),而王母更是道徒們崇信的神仙。這是最精彩的鏡頭,有聲有色,動靜結合,景中寓情,恰到好處地折射出隱士淒清的心境和高蹈遁世的懷抱。

第三部分:芝草琅玕日長,崖邊鐵鎖高垂。子午穀淒清的境遇,並不改元逸人隱遁的矢誌。他抱道高棲,超然物外。日種芝草琅玕,以為仙家之食;鐵鎖百丈,凡人終不敢高攀。置身福地,何等蕭爽,何等自得!隱之旨趣昭然。

全詩三個鏡頭渾然一體,格調淒清、沉鬱,仍不失詩人的藝術風格。有人說這首詩“寄托了詩人的追慕”,筆者以為,根據全詩及最後四句“知君此計成長往,芝草琅玕日應長。鐵鎖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蕭爽”的詩意,詩人對元逸人的信道求仙行為表麵上看是歌頌,實質是表示懷疑。高危、清寒、淒孤是實,山竹裂、王母鳥傳遞仙音是假,芝草琅玕也是虛無之事;高不可攀是真,“福地" 、“蕭爽”也是假。所以有美中帶刺的意味,勸他不如早點回來。

參考資料:
1、詹石窗,連振標編.曆代遊仙詩文賞析:學林書店出版社,1989.12:第114-116頁
2、胡淼著.唐詩的博物學解讀:上海書店出版社,2016.01:第362頁

原文《玄都壇歌寄元逸人》

[唐代] 杜甫

故人昔隱東蒙峰,已佩含景蒼精龍。
故人今居子午穀,獨在陰崖結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壇,青石漠漠常風寒。
子規夜啼山竹裂,王母晝下雲旗翻。
知君此計成長往,芝草琅玕日應長。
鐵鎖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