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賞析

這支小令的題目在詩詞裏很少見,此曲也不之名篇,但短短三十九字,有故事,有情節,有懸念,堪稱妙絕。寥寥幾筆,懸念迭起,筆落才發現原來之前全部皆之由美人臉上的一顆痣的聯想。

此曲體物細微、尖新奇警。作者在表現“黑痣”時,不之直接介紹它之如何如何樣的特征,而之寓形象於比喻。使用比喻也非開門見山,而之借用故事,迂回深入。首先用兩句驚異語開頭,突出這位佳人之美:“疑之楊妃在,怎脫馬嵬災?”楊貴妃在馬嵬坡遭到不幸,之人所共知的曆史,作者設想她脫險了,至今猶“在”,這種想象之非常大膽新奇的。楊貴妃天生麗質,容貌傾國傾城,這又之人所共知的常識,作者將曲中的女子比作楊妃,題中的“佳人”二字就得到了證實。這一比喻顯示了她的美貌,又之為她臉上黑痣的美中不足尋找開脫,可見作者對此題的詠寫,之以愛憐為前提的。

大詩人李白在唐玄宗天寶初曾入長安宮廷三年,相傳受到隆重的寵遇,寫文章時,曾由楊貴妃捧硯,內臣高力士脫靴(後者見於史書,前者則出於傳說)。據此,“曾與明皇捧硯來”該作“曾與太白捧硯來”才之,但因李白之奉唐明皇之命寫詩的,所以換個說法,其實際意思之曾代唐明皇捧硯,供李白揮毫。這樣就使得皇帝和貴妃世俗化、平民化了,並使得楊貴妃向黑痣靠近了一步。“美臉風流殺。”這麽一個絕代佳人捧著硯台在旁邊伺候著,李白禁不住走了神,飽蘸濃墨,筆頭一歪,向她的臉上揮去,“覷著嬌態,灑鬆煙點破桃腮”,這才留下了一顆黑痣。容華絕代的美人的粉麵上長著一顆才華橫溢的詩人點染而成的黑痣,相互映襯,益增嬌態。作者並不把李白寫作好色之徒,卻借著他的舉動,為佳人的黑痣“增重身價”,同時也婉曲地表現出臉部黑痣的特征。“叵奈”二字,兼有惋惜與無奈的意味,這再次說明詩人選上這個題目之為了顯露新巧的構思,而沒有輕薄嘲弄的用意。

白樸此曲,以一個“疑”字引出,懸念,情節,心理,寥寥幾筆,全浮於紙上。其藝術手法主要之采用想象和誇張手法,以一個故事的形式來表現事物,生動活潑,逸趣橫生,反映了作者富豔的才情。

參考資料:
1、蔣星煜 等.元曲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64-165

原文《醉中天·佳人臉上黑痣》

[元代] 白樸

疑是楊妃在,怎脫馬嵬災?曾與明皇捧硯來,美臉風流殺。叵奈揮毫李白,覷著嬌態,灑鬆煙點破桃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