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分為兩章。首章頌揚丁柴桑的賢良美德。詩的開頭“有客有客,爰來宦止”,寫迎客的驚喜。從詩中看,丁柴桑應該比較年輕,詩人視之為後俊。“秉直司聰”以下四句是詩人對這位賢良地方官的讚美。丁柴桑作為一縣之長,能“飱勝如歸,聆善若始”,是為政“惠於百裏”的明證。這四句寄寓了詩人的殷切期望,也反映了陶淵明政治理想中對基層長官的要求。
接著經“匪惟諧也,屢有良遊”一轉,至於次章,寫作者與丁柴桑在一起開懷暢遊的情形和情酣意暢的心態。“載言載眺,以寫我憂”就是這種場景的具體表現。“以寫我憂”語出《詩經》的《邶風·泉水》和《衛風·竹竿》。“放歡一遇,既醉還休”這樣無拘無束的生活是陶淵明對待摯友的常態。其詩《與殷晉安別》中有“一遇盡殷勤”句可為佐證。”實欣心期,方從我遊”二句是倒裝,意謂二人開始交遊即定交知己,實為快心之事。詩的結尾歸結到知心才是朋友結交的基礎。
陶淵明與丁柴桑彼此一見如故。不是因為對丁柴桑這個父母官另有所求,而是丁柴桑“秉直司聰,於惠百裏”的善德,以及“餐勝如歸,矜善若始”的開明,贏得了陶淵明的敬重。另一方麵,說明陶淵明也同樣有丁柴桑的善德和開明,才能“方從我遊”便以“心期”。向往開明,崇尚善德,正是陶淵明的秉性所在。
這首詩采用《詩經》的四言句式,寫法上也有借鑒《詩經》疊章的形式,如有客有客之句,形成一種一唱三歎的效果。全詩於濃鬱的情意之中,透露出和諧喜悅的交遊氣氛。篇幅雖短,然情酣意暢。
- 參考資料:
- 1、陳慶元等編選.陶淵明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3-15
- 2、郭維森 包景誠.陶淵明集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