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的開頭,名為詠鞭,實則詠人。壁州竹鞭雖然名貴,但贈鞭者如果不是“美人”的話,恐怕詩人是不會估之以雙金之價的。劉禹錫對元稹不畏權閹的精神是欣賞的、佩服的。他贈給元稹文石枕,稱讚元稹“文章似錦氣如虹”,就是把元稹譽為“文石”,讚揚了他的這種精神。在這首詩中,詩人直接譽元稹為“美人”,其讚揚之情是凝之筆端,躍然紙上的。這兩句按照一般酬唱之作先要讚譽對方的俗套來寫的。但詩人成功地運用了“比”、“興”手法,以碧玉般的壁州竹鞭的無比名貴,暗示贈鞭者品格的高尚,因而不落窠臼。
接著,目睹竹鞭而展開聯想,寫出了製鞭之竹在“巴山冰雪”中傲然挺立的景象。然而,這絕不是單純地為寫竹而寫竹,而是以竹喻人。這幅“翠竹傲寒圖”恰是元稹傲對閹豎,寧折不彎的形象寫照。翠竹不懼巴山的深深冰雪,元稹不畏權宦的赫赫淫威,都是寶貴的。詩人對壁州鞭渾身是節,遍體露青讚不絕口,稱讚它節節都標誌著正直不阿的品格,處處都顯示了歲寒不凋的意誌。詩人巧妙地運用“竹節”之“節”與“節操”之“節”同字同聲,把鞭與人自然和諧地聯係在一起,進一步讚揚了元稹的貞操亮節和不畏強暴的品格。
末尾“何時策馬同歸去,關樹扶疏敲鐙吟”,是針對元稹詩中所說“張騫卻上知何日,隨會歸朝在此年”而寫的。劉禹錫對元稹“歸朝在此年”的提法表示懷疑,提出了“何時策馬同歸去”的疑問。詩人表示願和元稹一同歸去,望著扶疏的關樹,輕敲金鐙,朗吟新什。這表達了他們希望結束貶謫生活的共同心願。這兩句談論的是何時歸去的問題,和詠鞭沒有什麽聯係。可是詩人由“歸去”這個動作派生出“策馬”、“敲鐙”兩個動作,並把這些動作寫進詩句之中,就使這兩句和全詩詠鞭的內容緊密結合,渾然而為一體了。
這首詩通過詠寫竹鞭,稱譽對方的品格,也表明自己的節操。作者巧妙地把詠鞭、寫人、喻己三者緊密地結合起來,渾然而為一體。全詩感情真摯深沉,啟、承、轉、合的脈絡清晰。
- 參考資料:
- 1、高誌忠.劉禹錫詩詞譯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2:16-19
- 2、陸堅.中國詠物詩選: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193-194